餐饮|打开上周上市的 Toast APP,竟然没有中餐厅?!( 二 )


标准化和本地化到底是不是制约中餐出海的核心问题?中餐还有一个大问题,在同一个品类甚至同一道菜都会有良莠不齐,很多餐厅出现换一个店味道就不一样的问题,同一个厨子甚至都要看发挥和火候 。所以在过去一个时代,绝大多数餐饮人认为影响中餐全球化的问题是标准化 。这个问题甚至被上升到中餐和中国文化的高度 。
另一个与标准化并驾齐驱的挑战就是本地化 。各地原材料和口味不同,中餐最头部的川菜、粤菜等菜系不一定海外用户喜欢,川菜厨子总说自己的二荆条出蜀味道都不对了 。所以海外就出现了不得不改良的“左宗棠鸡”等轶事 。口味是最难把握和拿捏的一件事,餐饮本地化的难度高于其他产品本地化,也是餐饮国际化的难点 。
餐饮|打开上周上市的 Toast APP,竟然没有中餐厅?!
文章图片

诞生于海外的著名中餐菜式-左宗棠鸡
于是经过这样的归纳,许多企业醉心于集中力量解决标准化或本地化问题,认为解决了就能出海,那么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做了本地口味的适配,标准化的企业,有没有冲出来大品牌?
很可惜,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首先,很多标准化很好,有品牌的中国餐饮仍旧无法出海 。最典型的例子是连干面条都是统一生产的沙县小吃 。这一在中国有六万多家,高度标准化,人才、供应链、品牌全部做到整齐划一的地区品牌,在海外难觅芳踪 。我在美国多年想找一家沙县小吃不可得,一直感觉很奇怪 。海底捞和小肥羊那更是因为火锅品类的特殊性,可以从供应链到口味做到完整的标准化,小肥羊火锅底料在全世界都可以买到,但是老外仍然鲜有光顾门店 。海底捞从供应链到管理系统全部着力做标准化 。截至2020年,海底捞在全球开设935家直营餐厅,其中868家位于中国大陆的164个城市,只有67家位于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 。这些标准化水准极高的餐饮企业出海仍旧走的跌跌撞撞 。
餐饮|打开上周上市的 Toast APP,竟然没有中餐厅?!
文章图片

沙县小吃要标准有标准,要品牌有品牌
有些人可能说这些中餐的口味老外不是那么好接受,那么沙县调整一下口味就能出海吗?口味上来说,我从没见过日本拉面为了迎合老美搞什么口味变化,但是日本拉面著名的连锁层出不穷 。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打开局面是因为做了麦辣鸡腿堡和老北京鸡肉卷吗?在纽约大火的“西安名吃”、鼎泰丰等企业的崛起都保留了原汁原味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由此可见,在餐饮全球化来说,标准化可能算得上是一个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 。至于口味本地化,可能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 。而在投资与创业中,我们渴望寻找的是充分必要条件 。
看不见的模式和产品,为什么大家习惯了拉面永远排队?在美国,日餐厅并不比中餐厅更多 。全美仅有不到3万家日餐厅,但是从品牌角度来说,日本很多成功的出海经验值得我们效仿 。
【餐饮|打开上周上市的 Toast APP,竟然没有中餐厅?!】我想美国生活的朋友大多有一个经验,就是日本拉面馆往往排队比较长,米其林排队也长,但是人家可以提前三个月预定 。为什么拉面店较少接受预定,甚至连手机排队都不接受,要让大家老老实实站着排队?相比中餐厅排队往往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拉面馆是什么族裔的人都有?吃一碗拉面的时间远短于吃一顿美国大餐,为什么反而排队长?日本拉面很多也没有做到标准化,口味的本地化更是少见 。看得见的产品是一碗拉面,那么看不见的背后还有什么门道?那么他们成功的密码在哪呢?如果要做餐饮品牌出海,这些问题需要反复的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