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有钱的”花样年,如何走上了债务违约之路?( 三 )


对此 , 潘军表示:“与同期上市的企业相比 , 我们确实落后了 。”但此时的花样年 , 已然成为过河卒子 , 进退两难 。
意识到规模掉队的潘军 , 2017年启动第二次业务转型 , 重新加码房地产业务 。为满足扩张需求 , 花样年不仅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 , 还加大了合作开发的力度 。
“未来要调整轻重资产的战略布局 , 希望轻重业务比例能实现五五对开 。”这是潘军对花样年的期盼 。
重拾房地产业务的花样年也给自己定下了千亿目标 , 2018-2020年三年间 , 分别实现300亿、500亿和1000亿的业绩 。
但行业环境和5年前已是今非昔比 , 理想丰满反衬现实骨感 , 三年间 , 公司的销售业绩仅为301.73亿元、362.1亿元、492亿元 。虽然实现了同比缓增 , 但距离之先定下的千亿目标 , 相去甚远 。
与之相随的是 , 公司的美元债在资本市场总债务中 , 占比则逐年提升 , 从2017年的38.4%升至2020年的61.2% 。截至2021年中期 , 美元债占比依然达到53% 。
2021年6月17日 , 花样年再次发布了融资计划 , 此次极高的融资成本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其中2024年到期的2亿美元债利率高达14.5% , 用途为公司现有境外债务的再融资 。
借债的目的 , 其实并不复杂——借新还旧 。与此同时 , 公司目前存续的12只美元债中 , 大多在10%上下浮动 , 远超行业平均7.5%的融资成本 。
二次转型并不成功 , 但花样年却因此戴上了“境外高融资成本”的帽子 。美元债 , 也成为了此次违约事件的真凶 。
2021年9月 , 花样年控股的股价从6月初的1块钱每股 , 跌跌不休到了目前的0.56元每股 。
股价反弹无望 , 花样年不得不上演“弃股保债”的举措 , 9月3日 , 公司回购了150万美元债;9月7日 , 回购了200万美元债;自今年5月份以来 , 花样年已先后进行了10次回购 。
随着美元债违约的事件爆发 , 结合花样年真实的账面资金状况 , 我们可以对花样年美元债的违约事件 , 进行一次推论——账面似乎“有钱”的花样年 , 为何不还钱?
02 两种可能花样年选择债务违约 , 具有两种可能性 。
第一种可能 , 公司的确无力偿还 。
近年来 , 美元债的融资成本并不算低 。伴随着此前地产五年黄金期间的转型不利 , 公司距离千亿俱乐部渐行渐远 , 花样年已然面临发债难的尴尬境地 。一边是融资难 , 一面是增速慢 , 这二者致使公司的财务基本面难言乐观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公司也许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 。
在房地产行业 , 表外负债、明股实债等方法均是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惯用伎俩 。
虽然花样年相关具体行为外界无从查证 , 但行业内流传的一种说法是 , 花样年至少有担保的1.5亿美元私募债券没有在财报中披露 。
未披露的私募债券 , 意味着公司的流动性状况可能比之前预期的更糟糕 。
而除去账面上已知的美元债 , 花样年控股还有多少表外的有息债务?账面上的这 271.8亿元的现金中 , 又有多少是来自高息的过桥款?
第二种可能 , 不排除此次行为是花样年基于地产大环境 , 主动为之的一次战术性违约事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