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妙可蓝多被高估了吗?( 五 )


文章图片

投稿|妙可蓝多被高估了吗?
文章图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如果从2019年看 , 妙可蓝多的利润结构似乎仍然非常不健康 , 2016~2019年间 , 仅有2017的扣非净利润为正 , 且仅有111.41万元 。而这一情况终于在2020年得到了改善 , 从2021年中报数据显示 , 扣非净利润已经和净利润基本持平 。
投稿|妙可蓝多被高估了吗?
文章图片

另外 , 妙可蓝多在低温产品迭代与渠道下沉领先行业的同时 , 积极布局常温奶酪棒市场 , 与蒙牛协同渠道布局加速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常温线能够节约冷链成本 , 与低温线进行互补 , 互补效应预计大于替代效应 。国联证券表示 , 常温奶酪棒发展趋势箱对标常温酸奶 , 需求空间较大(行业成长初期 低温:常温约为1:4) 。
从业务及业绩上看 , 近两年较之前三年总体有很大的改善 , 尽管仍有扰动因子存在 , 但似乎让市场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 但即便未来可期 , 上百倍的估值似乎仍然让妙可蓝多看上去有些贵了 。
03 行业风险在哪里?除了销售费用的风险以外 , 奶酪行业内也存在行业风险 。
我们知道乳制品在我国已然是一个成熟行业 , 2015年以来 , 年复合增长率均在5%以下 , 伊利+蒙牛的双寡头格局早已形成 , 而作为乳制品细分赛道的奶酪行业还在成长期 , 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
但是 , 奶酪行业在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 , 也要认识到 , 它并非是一个没有壁垒的行业 。奶酪制作工艺相对复杂 , 需要对温度、湿度、操作时间等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 , 对生产设备投入有资金要求 , 对技术工艺及渠道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 对小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同时 , 对大企业来说就没有那么高的行业壁垒 。
谁都不愿错过这块大蛋糕 , 故此海内外乳制品巨头纷纷入局 , 新兴奶酪品牌层出不穷 。伊利、光明、三元也在加速抢占奶酪市场份额 。伊利甚至喊出要成为中国奶酪领军企业 。获得高瓴、经纬中国等投资的妙飞奶酪 , 以及奶酪博士等品牌同样营销推广动作不断 。
中国企业对奶酪布局普遍偏晚 , 尽管妙可蓝多弯道超车 , 但在技术以及成本上与外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相对劣势 , 我国原奶生产成本比之过期啊原奶生产成本高 , 奶酪制作工艺会进一步放大这种劣势 , 生产成本较高也是妙可蓝多净利率偏低的又一因素 。
回头再看妙可蓝多的估值 , 是被高估了吗?截至10月26日收盘 , 妙可蓝多的市盈率(TTM)为108左右 , 年中报EPS增长率为241.77% , 假设妙可蓝多每股净利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均可保持每年将近250%的增长率 , 那么预计四年左右股东可以收回今天所投资的钱 , 叠加赛道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渠道优势来看来 , 妙可蓝多似乎还不算贵的离谱 。
但是 ,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 内外压力共振 , 市场竞争变数犹存 , 尚不可言绝对安全 。另外 , 妙可蓝多当下的市占率不算低 , 在其靠广告侵袭式投放带来的市场空间及经济效益达到边界之时 , 能否维系这样的一个高增长也犹未可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