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双十一,谁在“割韭菜”?( 三 )


同时,由于价格保护服务并不完善,就算消费者在预售期间就发现了商家的“套路”,也为时已晚 。 
比如,此前许多消费者找到蒂佳婷品牌的客服要求退款并不顺利 。根据微博、黑猫投诉等平台的消费者投诉信息显示,蒂佳婷品牌方宣称,“由于每个人订单情况不同,津贴、红包、购物券等影响实际支付情况也是不同的”,并以此为理由拒不退款、也不退差价,消费者并不能享受保价服务 。 
可以看出,尽管不少商品提供了保价服务,但实际维权情况并不乐观 。 
在该事件中,由于蒂佳婷在店内下架了预售商品链接,导致消费者无法投诉 。但这已经是商家的惯用手段,为了避免在保价服务中“退差价”,部分商家会下架链接,并重新推出新购买链接,届时消费者便很难维权了 。 
在黑猫投诉上,以“双十一”“价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止11月10日共有5891条投诉信息 。其中不少消费者提到,很多店铺并不执行所谓的“保价”,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许多品牌的客服都以踢皮球的方式,不予处理 。
去年双十一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明确,经营者折价、减价,应当标明或者通过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折价、减价的基准 。 
尽管监管部署的规范在前,但今年双十一依然乱象不止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规范促销经营行为 。 
随着监管的加强,消费者盼望双十一还能回到往日“简单明了”的时候 。
03 消费者逃离双十一“不买立省百分百”,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在双十一的信条 。 
今年双十一,张晓列了一份购物清单,打算跟去年一样囤点纸巾、洗手液、猫粮等日常用品,也购买棉被等必需品 。 
“消费者变得更精明了,近几年都没那么信任这些促销节日了 。”张晓说,“这些年我已经形成了下单之前通过APP搜索全网最低价的习惯,或者在购买之前翻阅订单记录,对比现在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 。” 
由于双十一要购买的商品,都是平时复购频次较多的,他搜索了此前的订单纪录,一一对比,发现绝大部分商品全都比之前贵了不少 。“这也让我瞬间打消了要在今年双十一买东西的念头 。”张晓说 。 
想要不被割韭菜,如张晓一样谨慎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周欣也提到,“本来我想趁着双十一买护肤品,看中了某品牌的精华乳,对比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平台,发现几个自营店的价格浮动较大,但都不便宜 。最后,我在一个商场买到了,价格更便宜还有小样赠送 。” 
李顿也没有在今年双十一购买任何商品,由于从事摄影工作,他经常会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单反、镜头、摄影灯等数码产品,刚好最近看中了一个单反,但今年这款产品不仅涨价,在非自营店也价格虚高,最终他决定去二手电商平台逛逛 。
除了不再优惠的价格,复杂的规则也在消耗着消费者的耐心 。 
【投稿|双十一,谁在“割韭菜”?】双十一的玩法越来越复杂,隔几年便有一次大升级:2012年首次尝试“预售”,开启预付定金的模式;2015年,又在预售环节新增了“定金膨胀”的规则,这一膨胀金额可在付尾款时抵扣;2016年,推出跨店满减活动,此后数年,每年的跨店满减门槛和发放红包金额也略有不同;2019年,“盖楼”、“养猫”玩法出现,通过组队玩游戏,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红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