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健身镜迷思:海外同行市值腰斩,国内玩家越卷越开心( 三 )


文章图片

5月,健身房公司乐刻发布家庭智能健身镜LITTA MIRROR 图源:乐刻
越来越卷国内健身企业争先恐后布局健身镜赛道,真正看重的是尚在萌芽阶段的家庭健身场景的巨大潜力 。
早在2019年的CES展会上,健身镜产品就曾吸引过一轮行业关注 。乐刻和咕咚方面均对「真探」表示,他们当时就对该产品进行了市场调研 。不过,双方此前都没有正式面向C端推出产品 。
“当时考察认为市场的条件不成熟,硬件价格高,AI识别技术达不到要求,带宽以及消费者对于直播的认可程度等一系列因素都不具备 。内容制作源也是问题 。”韩伟表示 。
时隔三年,疫情成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一方面,消费者的健身意识明显提升,同时也日渐熟悉家庭健身环境 。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能达到约180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820亿元人民币 。其中光是健身镜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约112亿元人民币 。
另一方面,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把线下课以直播形式搬上网,视频网站Bilibili和各类健身App纷纷扩充内容,引入新IP,签约健身KOL 。
于是,居家健身场景被催熟 。
相比线下健身房,居家健身场景的优势在于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体健身房的影响范围有限,增长天花板与健身房数量、空间大小、教练数量都密切相关,但健身镜的内容服务却可以超越桎梏,渗透至天南地北的家庭中去 。
在美国,健身镜鼻祖Mirrior和主打力量训练的健身镜品牌Tonal的轨迹都在验证上述增长逻辑,前者在去年6月被Lululemon收购,后者吸引到了巨头亚马逊投资 。
国外的成功案例、国内疫情期间的发展,都在推动着从业者入局 。在韩伟看来,虽然现在目前市场条件还不是完全具备,但疫情加速了发展 。AI技术的进步、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居家健身的普及程度,以及资本的入局,都在促使企业提前占位 。——“未来三年之内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可能(爆发),但是我们必须要早做 。”
投稿|健身镜迷思:海外同行市值腰斩,国内玩家越卷越开心
文章图片

美国健身镜品牌Mirror
入局是共识,但国内居家健身场景尚不成熟也是事实 。
要让用户能在家里持续动起来,设备到家只是一环,内容和服务的供给更为关键 。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一面面相似的镜子,品牌需要找到差异化发展路线,而由于各自的“基因”不同,各家企业的产品逻辑和迭代思路也各不一样 。
比如,乐刻有着诸多线下连锁门店、教练团队和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完整,其在健身镜的内容供给上有一定优势 。韩伟表示对自身的定位是“软件赋能方”,重在创造内容,希望将内容打通到各个硬件载体上,包括其他品牌的镜子和智慧屏等等 。
咕咚自2010年创立,从健身平台社区,拓展线上线下赛事,以及开发手表、智能跑鞋等多个品类的健身硬件,不仅有用户基础,还有硬件和数据方面的积淀 。因此,咕咚选择加码硬件,更多地发力AI技术、语音和手势的交互能力,以及更好地促进设备在数据上的融合 。在内容上,咕咚的自我定位为“内容分发平台”,希望吸引更多合作方提供内容和服务, 比如健身房和明星教练工作室 。
FITURE在国内有先发优势,已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力 。亿健则是专业的跑步机生产商,在家庭健身设备制造、渠道上更有经验 。在“大健康”和“物联网”的叙事下,大屏终端巨头如华为、小米也加码智能健身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