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健身镜迷思:海外同行市值腰斩,国内玩家越卷越开心( 四 )


面对强敌,只有扩大优势,让产品不沦为“千镜一律”,才有可能躲开昙花一现的命运 。
残酷现实尽管美国经验珠玉在前,但居家健身生意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这门生意需要更多的本地化努力,硬件方面,拥有强大供应链基础的中国或许更有优势,但在内容上,产品还需要面对用户特点因地制宜 。
中国人口基数大,潜在健身消费者多,但是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目前健身人口渗透率只有5%左右,相比美国高于30%的渗透率差距明显 。整体来说,对于健身常识,中国用户了解程度不够,对真人教练、私教的需求更大,而现阶段的健身镜产品能给的交互反馈无法与真人教练比较 。
目前,明星健身创业公司做的更多还是开发健身用户 。而在微观层面,中国用户的成熟度和健身习惯、以及对于健身服务的付费意愿,与美国也有较大差距 。
另一个差距是,美国用户更愿意为内容付费,而中国用户更愿意为装备付费 。虽然为内容付费是大趋势,但正如消费者为视频网站内容付费那样,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
要让消费者为内容付费,就需要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供给 。可当前的现实是,国内的线上健身内容源头还是线下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健身房仓促将线下内容搬上网,但这或许并不适宜 。
到店健身和居家健身并非完全互替的场景,线上内容需要去替代性,增强互补性,提供传统健身房无法给予的体验 。这要求线上健身内容供给者在课程设计上再花心思 。课程、动作库、时长、主讲教练的风格等等都需重塑 。但现在国内并没有成熟的自研健身课程体系,莱美这样的大IP还是各大健身房和平台采用的主流课程 。
科技让健身行业更性感了 。对健康需求大趋势的共识,让一批批创业者留在这个被一些人称为“反人性”的赛道 。健身镜则是健身行业的一块照妖镜——它抓住了新兴需求,做得好,能成为小而美的健身极客产品;做得更好,能生长成为家庭健身场景里必不可少的一块屏 。
当然,假如做得不好,健身镜可能会与曾经火爆一时的健身环一样,放在角落积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