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阿里入股哈啰,杨磊该喜该忧?( 二 )


从这段新的创业开始,杨磊与他的哈啰就是不被看好的,最困难的时期,他曾在某次演讲中描述为:“见了中国所有能见的投资人,几乎没有人愿意把钱投给我们,大家都会说,你们的同行刚来过 。”
这里的同行自然是指不论规模还是市场都更大更占优势的ofo与摩拜,然而这样的格局在2018年发生了巨变,两家最被看好的头部企业相继遭遇“变故” 。先是摩拜在这一年选择以27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美团,创始人胡玮炜套现退出;而后ofo也没能挺过这一年的冬天,从被爆资金链危机开始,用户退押挤兑、搬离海淀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办公楼、创始人戴威“人间蒸发”等负面消息不断传出 。有关共享单车最招摇的两家企业都以“失败”而草草收场 。
这时候,大众的目光才看到了哈啰,这家曾经被忽略的企业,已经默默耕耘到行业前列位置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8年6月,ofo、摩拜、哈啰分别以2913万人、2067万人和777万人的规模占据中国共享单车APP月活跃用户规模的前三名,当第一、第二的故事结束,哈啰这位行业第三也就此一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新头部 。尽管后续又有美团、滴滴等新玩家入局,哈啰注定已经在新一回合的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一席,也再不是当初被资本忽略、可有可无的存在 。
谈及哈啰逆袭成功的原因,有人将此归结为是商业策略,比如 “农村包围城市”、比如不烧钱参与价格战、不靠“车海战术”而是依靠技术驱动等,而杨磊本人曾经的回应却只是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效率、团队以及中小城市 。
不论原因几何,竞争中存活下来之后,哈啰的布局策略也开始相应的发生改变,不再仅仅依靠共享单车业务 。2018年9月哈啰两周年之际,正式宣布由“哈罗”更名为“哈啰”,根据当时的介绍,“啰”字多了一个“口”,寓意着哈啰后期将采取更多措施与公众沟通交流,成为有亲和力的邻家品牌,而哈啰的业务也将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目标是成为移动出行平台,再后来,哈啰延伸布局了电动车、顺风车、酒旅本地生活等业务,这个目标也升级为多元生活服务平台 。在今年五周年活动上,哈啰公布了其最新用户数据,
全国累计注册用户数量接近5亿,入驻城市超400个 。
投稿|阿里入股哈啰,杨磊该喜该忧?
文章图片

哈啰出行2020年营收和净亏损情况  截图自哈啰出行招股书
好看的用户数据给了哈啰奔赴上市的底气,尽管寻求上市的过程一波三折,但这一路走来每一个关键时刻总能找来靠谱的投资人,背靠着阿里集团暂时也不会“穷”到缺钱 。当下哈啰更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何时才能盈利,如果短期内无法上市变现回报投资人,实现自我“造血”才是未来能更长久存活下去的关键 。曾经的ofo与摩拜,也并不缺资本的青睐 。根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哈啰的净利润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83亿元,也就是说三年累计亏损48亿元 。资本的耐心,又如何是“凡人”可以猜测 。
02 “无边界”打法四处扩张寻求盈利在如何才能实现盈利这件事上,哈啰自身其实也很着急 。早在2018年3月,哈罗单车CEO杨磊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哈啰单车每台车每天收入1块钱就能盈利,哈啰已经具备盈利能力 。他同时也坦言:“但是现在要不要盈利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大的规模,需要更长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用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