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投稿|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电商在线,作者|杨泥娃,编辑|斯问
每逢气温骤降,羽绒服势必冲上热搜 。
往年大排长龙,上万元一件价格让人哇塞的加拿大鹅翻车了,今年因退货问题“喜提”话题热榜 。来自中国品牌Orolay的羽绒服,凭借时尚、防水的特性在美国掀起旋风,“墙内不香墙外香” 。不仅亚马逊网站上卖到缺货,纽约时尚达人、杂志主编更是人手一件 。另一个中国品牌波司登踩准「老品牌逆袭」、「国产高端代表」、「时尚化转型」,也成了国潮情绪下的又一个“宠儿” 。
投稿|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文章图片

网友自制的“羽绒服鄙视链”在网上流传
但他们并不能真正定义羽绒服市场,动辄几千、上万元的羽绒服依然是小部分人的消费狂欢 。要知道,在中国羽绒服的渗透率仅为13%,虽然冬季的大街上满眼都是“膨胀”着的羽绒外套,但脱去外套的内里,可能绝大部分只是舆论视线之外的品牌 。
鸭鸭、雪中飞、雅鹿、艾莱依、千仞岗……这些传统大众品牌,似乎在舆论场只能沦为“时代的眼泪”,但真实的羽绒服市场里,他们依然撑起了半边天 。
01 羽绒服的时代眼泪
如果时光倒退回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国内羽绒服市场的起步期 。
这种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外套,一开始和时尚完全不沾边,只是因为绗缝技术的发展,可以把羽绒填充进外套,就有了可以比棉袄和羊毛外套更轻薄的羽绒服,也一下子打开了保暖世界的新大门 。
国内最早的一批羽绒服厂家可以追溯到1972年 。那一年,鸭鸭羽绒服的前身江西共青羽绒厂,带着750件“鸭鸭”牌羽绒背心在广交会上亮相,全部被加拿大厂商买走 。打响了“国内羽绒服第一枪”之后,到了80年代,广东、上海等地的羽毛有70%都被送到共青羽绒厂加工,羽绒制品的生产从此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行业 。
也是在1972年,雅鹿羽绒服的前身——光明针织厂缝纫组,在一个村办手工作坊里诞生了 。同样在江苏省,同样也是由8个裁缝撑起的缝纫组,诞生了后来的波司登 。回溯羽绒服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几乎和所有纺织行业一样,都经历了从国有纺织厂,再到私营体制走上品牌化之路 。
开着轿车排队买羽绒服,成了那个年代的特有景象,鸭鸭“一天卖出十万件羽绒服”,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的纪录 。
投稿|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文章图片

很大程度上,羽绒服成了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象征,人们终于不必再在冬季套上厚重的军大衣和千篇一律的棉袄,色彩鲜艳的羽绒服给了更多轻松与舒适的感觉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羽绒服真正开启了品牌化进程 。1992年,东方羽绒厂更名为品牌“千仞岗”,1997年在丽水诞生了艾莱依,1999年雪中飞品牌诞生 。包括鸭鸭、雅鹿、波司登等传统羽绒服品牌,也是在90年代的市场化浪潮中实现了品牌私有化转型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