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子之意
1.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花之君子 。——清·周容《芋老人传》
2.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应
彼君子兮 。——《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 。——唐·韩愈《师说》
3.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君子有不战 。——《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 。——《荀子劝学》
4.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君子书叙 。——唐·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 。——明·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5.旧时妻对夫之称 。
《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 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
唐 李白《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
清 孙枝蔚《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
6.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 。
《国语·吴语》:“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 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 。”
明 梁辰鱼《浣纱记·被擒》:“越王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太湖 。”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践闻吴王已出境,乃与范蠡计议,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从海道通江以袭吴 。”
7.美酒 。
《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
8.竹之雅号 。
宋 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参见“君子竹”
二、君子之源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 。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 。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 。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 。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 。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 。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字入手 。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
三、君子之准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礼记·缁衣》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推荐阅读
- 毛孔粗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喜欢吃油炸食品
- 晚上睡觉的时候耳朵里老是嗡嗡嗡的耳鸣是怎么了
- 小孩子可以吃燕窝吗?对身体好吗
- 总监和经理哪个大
- 锰铁熔点是多少
- 有没有人用过利尿剂,到底有什么用,利尿吗?
- 灰指甲会不会就是癌症啊
- 身体发胖太快是怎么回事啊!!
- 患有低蛋白血症少尿根本原因是因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