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朗诵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八 )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
【解释】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 。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 。所以,贵以*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 ” 。这不是以*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解释】
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示弱是道的运用 。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 。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
【解释】
上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实践;中士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象是有道理又好象没道理;下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说过: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洁白好象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 。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道”幽隐而无名,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解释】
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 。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 。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 ”这些词儿 。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 。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 *** 的人不得好死” 。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解释】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御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 。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 。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
第四十四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