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 七 )


3.攻邪治标 。化痰祛瘀 。症分主次 。治有先后
周仲瑛教授认为 。由于痰瘀相伴为患 。在具体治疗时尚需分清两者先后及主次关系 。确定化痰、祛瘀孰主孰次 。孰先孰后 。或是痰瘀并治 。常选用化痰之药如陈皮、法半夏、云茯苓、炙远志、石菖蒲、郁金、全瓜蒌、炒枳实、川厚朴等;祛瘀之品常用紫丹参、川芎、川红花、单桃仁、景田三七、京莪术、赤芍、血竭、降香等 。治痰治瘀虽然主次有别 。但痰化则气机调畅 。有利于治血;瘀去则脉道通畅 。而有助于痰清 。此即所谓“痰化瘀消”、“瘀去痰散”之意 。若痰瘀并重 。则当兼顾合治 。分消其势 。使其不致互相为患 。周仲瑛教授还告诫 。用药不可孟浪过剂 。宜“中病即止” 。以免“耗伤气血阴阳 。变生坏病 。选药以平稳”为原则 。慎用毒猛辛烈之品 。
4.从本图治 。养心通脉 。调顺气机 。助消痰瘀
心悸之病 。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为本;“君主之官”功能失调 。津血不归 。正化变异可生成痰瘀 。痹阻心脉 。此为标 。周仲瑛教授认为 。扶正补虚 。养心通脉 。治本之道十分重要 。此即古人所谓“不治痰而痰化 。不治瘀而瘀去”之一 。临证在心悸发作加重期 。一方面予以化痰祛瘀、攻邪治标的同时 。仍不忘消补兼施、标本共治 。常审证选用太子参、潞党参、南北沙参、炒玉竹、大麦冬、炙甘草、生黄芪、全当归、功劳叶、大生地等补益之品 。当标邪渐祛及心悸发作间歇期时 。更为重视养心治本 。以翼气血冲和 。心脉流畅 。而无生痰停瘀之患 。
另一方面 。因为痰瘀是津血停聚而成 。津血赖气化以宣通 。所以调畅气机 。则可助消痰瘀 。周仲瑛教授常酌情配以适量理气药 。行滞开郁、条达气机 。使“气行则痰行”、“气行则血行” 。如配用醋柴胡、炙香附、薤白等 。此即“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 。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凡治血者必调气”之意 。
二、验案举例
案一
鲍某 。男 。50岁 。因“心慌阵作3月余”而就诊 。患者近3个月来心中惊惕阵作 。住本市某医院近2个月 。多次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提示“频发房早”、“房室逸搏”、“部分导联S-T、T波改变” 。拟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 。服心可舒片、心元胶囊 。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等 。病情一度稍见好转而出院 。目前患者仍时作心慌 。夜寐不酣 。多梦早醒 。动则易汗 。心烦口干 。饮水较多 。胃纳尚可 。苔黄薄腻有黏沫 。舌质暗红 。脉结而涩 。考虑乃心经郁热 。痰瘀内阻 。心神失宁 。予清热化痰、祛瘀活血为主治之 。处方:川连4g 。法半夏10g 。石菖蒲12g 。紫丹参15g 。川芎10g 。赤芍12g 。苦参12g 。功劳叶10g 。苏噜子10g 。煅龙牡各25g 。熟枣仁15g 。
二诊:7剂后患者症状稍减 。仍自觉心跳快 。心烦 。寐差早醒 。苔脉同前 。予原方中加入广会皮6g 。炒竹茹10g 。
三诊:病家自诉症状显减 。心慌有时发作 。但程度较前大为减轻 。夜寐改善 。心中有虚悬、下沉感 。动则易汗 。口干饮水较多 。食纳知味 。苔黄薄腻 。质暗红 。脉细涩而数 。此乃气阴两虚为本 。痰热内扰 。心营不畅未尽 。遂改拟方药用太子参15g 。大麦冬10g 。炒玉竹10g 。炙甘草5g 。五味子4g 。煅龙牡各25g 。川连5g 。莲子心3g 。苦参10g 。石菖蒲6g 。苏噜子10g 。熟枣仁20g 。功劳叶10g 。炙远志5g 。紫丹参12g 。法半夏10g 。
四诊:病人诸症俱平 。复查心电图未见心律失常 。此后 。常以生脉饮为主 。增损调治 。
按:本案诊断明确 。为“冠心病、心律失常” 。根据心烦口干 。饮水较多 。胃纳尚可 。苔黄薄腻有黏沫 。舌质暗红 。脉结而涩 。辨证为心经郁热 。痰瘀内阻 。心神失宁 。故治以清热化痰 。祛瘀活血 。疗效明显 。三诊时标邪减而未尽 。本虚之象逐渐彰显 。在原法基础上加强扶正固本 。补益气阴 。故收全效 。
案二
顾某 。男 。26岁 。1年半前因工作劳累后始感心慌不安 。阵发而作 。西医院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多项检查提示“室性早搏” 。先后服用心律平、乙吗噻嗪等药 。取效不著 。早搏仍时作时止 。因服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故求治于中医 。初诊时 。患者时感心慌不适 。心跳有停搏感 。疲劳后易于发作 。午后、傍晚时分发作较频 。休息后可稍稳定 。伴胸闷不适 。口干乏力 。夜寐一般 。大便溏 。小便自调 。舌苔薄腻色淡黄 。舌质偏暗 。从阴阳失调、气阴两虚、心神失宁着眼 。处方:炙桂枝10g 。炙甘草5g 。生龙骨(先煎)20g 。生牡蛎(先煎)25g 。潞党参12g 。大麦冬10g 。五味子(杵)5g 。紫丹参15g 。苦参10g 。熟枣仁25g 。合欢皮15g 。朱灯心3g 。石菖蒲9g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