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 。草木一秋 。人活一辈子说短不短 。说长不长 。说长吧 。晚上脱的鞋子不一定隔天穿的起 。也就是睁眼、闭眼的事情 。一了百了 。不受活罪就好 。说短吧 。世事艰辛处 。有悲苦也有愉悦;生儿育女时 。含辛茹苦期盼望子成龙;养家糊口日 。背井离乡讨生活;春种夏收季 。风霜雪雨年月往复 。活着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文章插图
读《青青陵上柏》 。诗人说“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对于天地万物来说 。人真的就如匆匆的过客一般 。即不会彼此招呼挽留 。也不可能有情愫的产生 。虽有“人物”一说 。但人是人物是物 。各安本分 。绝不会“斗酒相娱乐 。聊厚不聊薄 。”聊厚是友情 。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聊薄是尖酸 。是内心深处的嫉妒怨恨 。亦是不近人情的症结 。
文章插图
一、不近人情的结果就是举世皆畏途 。
不符合大众主观认知上的人之常情 。是为不近人情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世俗社会 。人与人之间比邻相居 。和睦相处 。其乐融融 。风俗习惯和人情来往相差无几 。社会生活中互帮互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倘使某一个人言语刻薄 。行为迥异 。特别是道德认知上反其道而行之 。明明是真善美 。特立独行非说是假恶丑 。胡搅蛮缠且不近道理 。法制社会对这种悖理违反常情的事情又奈何不得 。众人只有敬而远之了 。
不符合法制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亦是不近人情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伦道德方面的约束和标准 。儒释道三教 。教条各异 。但对伦理道德的规矩和宗旨是一样的 。从高大上的“天地君亲师” 。到事无巨细的“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都有顾及 。
社会生活中的家庭伦理道德包含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兄弟团结、邻里和睦、与人为善等等 。农村村落有专门调节家庭矛盾和邻里关系的“和事佬”角色 。一般都是由年高德望之人担任 。一旦“和事佬”摆手摇头 。拒绝居中调和 。那么其中一方必是“不近人情”之人 。
主观上的不近人情一般指一个人的性情怪异 。言语行为与常人大相径庭 。截然不同 。
客观上的不近人情是以大部分人的思维逻辑来判断的 。从众者被认定符合道德价值观 。逆行者被界定有悖于大众认知的价值意象 。
行为人内心活动迹象难为外人窥知 。但其语言行为所表露的一切常常跟生活中的琐事有关联 。比如嫉妒衍生出来的攀比、恨富 。再加上争强好胜的本性 。怨恨和矛盾就使一个人渐渐地独立于大众生活圈之外了 。
人生在世总要参与各种事务的 。不近人情就意味着得罪了很多人 。农村谚语说“得罪一个人 。就打下一堵墙” 。虽说男儿有志在四方 。四方都是墙 。那条路都走不通 。这就是该问题提问的文化内涵:“举世皆畏途 。寸步难趋行 。”
由此可见 。不近人情是因 。举世皆畏途就是果 。因果关系才是该问题“文化内涵”的核心 。
文章插图
二、不查物情一生如梦境
人有人的生活规律 。宇宙万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人类从认识宇宙开始 。观察并思考万物之间的关系 。从中理解自然规律的奥妙 。从而加以利用学到的自然规律知识 。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
农耕文明的发展 。依靠对物情的观察指导农业生产 。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依靠对物情的观察 。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历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即使在现代文明的几天 。我国的农事活动依然依照二十四节气有条不紊的展开 。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产生的时令节气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惊蛰的典型物候特征是这一天可以听到第一声蛙鸣 。可以看到零星的几朵桃花 。
通过对温度高低的对比和感受形成的节令有三暑两寒 。反映天气变化的是谷雨、白露 。寒露、霜降、大小雪 。表现出四季有明显变化的 。春夏秋冬各有两个 。
春种夏收 。暑热寒冷 。实实在在的一年四季 。不存在有什么春秋大梦 。这都是通过对物情的观察来实现的 。反之肯定是一塌糊涂的过日子 。
文章插图
科学的发展助力人类的视界越来越宽阔 。随着近代以来 。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自然谜底被揭开 。只要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不是文盲的级别 。就不难理解和接受 。自然灾害不再是鬼神邪灵的恶作剧 。而是自然规律运动中不可避免的无妄之灾 。
推荐阅读
- 开空调开一点窗户会增加耗电吗
- 零基础,怎么自学好前端?
- 近代三百多年,假如没有白人的世界扩张,人类是否还处在农耕文明?
- css3和css一样吗?
- 想做好事,一想到《道德经》中的那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大善既是大恶”,心理障碍了求解?
- 月饼回油需要盖保鲜膜吗
- 前端开发的应届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才能拿到8000元以上的工资?
- 儒家文化美其名曰: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是否是权力崇拜?
- 月饼回油需要喷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