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今年VC/PE最怕被问DPI

投资|今年VC/PE最怕被问DPI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投资|今年VC/PE最怕被问DPI】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 , 作者 | 周佳丽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这可能是今年VC/PE募资时 , 最难为情的一幕——
“你要继续和我谈IRR(内部收益率) , 我只能说我们比较谨慎了 。”尽管曾在内部演练过一套与LP访谈的完整话术 , 但负责募资的郑悦还是愣住了 。
2022年开春起 , 郑悦就开始为所在机构新一期基金的募集而忙碌着 。拜访新LP时 , 她明显感知到一个变化:以前LP还愿意讨论基金IRR , 但现在他们普遍开门见山 , 直接看DPI 。
“现在最怕被问DPI 。”深圳某知名创投机构IR负责人也如是感叹 , 大家都不太好意思吹嘘IRR了 , 敢说DPI才是真英雄 。
这背后是LP经历的惨痛一课 。走过一个基金周期 , 当连本金都收不回来的时候 , 越来越多LP才意识到 , DPI才是衡量一家投资机构业绩好坏的标准 , 毕竟钱到口袋里面才是真的 。
LP不相信IRR了“再牛的VC , 别说IRR , 先问DPI , 到底退出返现多少了 。”上海一家头部母基金合伙人王岩如是说 。
我们先阐述下概念——所谓DPI , 投入资本分红率 , 这是VC/PE基金对LP已分配收益占基金总体规模的比例 , 即LP拿到的现金回报 。当DPI等于1时是损益平衡点 , 代表成本已经收回;大于1时 , 说明LP获得超额收益;而小于1时则说明LP没有收回所有成本;等于0就是没有任何收益 。
可以说 , DPI是VC/PE机构最直观的试金石 。
而IRR则是基金的内部收益率 , 简单说就是账面数字 。随着基金所投项目的估值攀升 , IRR也会跟着上涨 , 所以很多基金在项目上市之前 , IRR都还比较好看 。因此在募资时 , VC/PE机构也乐于将这一数字主动展示给LP , 作为其赚钱能力的一种体现 。
“以往如果投资组合中有一两个明星项目 , 基本上可以一直吃IRR的红利 , 光靠PPT就能募到一大笔钱 。”深圳一位IR朋友如此形容前几年的募资市场 , “有些项目不上市的时候 , IRR回报特别好 。数字摆在那 , 可以永远不动 。”
大约从2015年开始 , 一级市场热钱不断 , 新VC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 互联网独角兽上市的造富故事极具诱惑力 , GP对DPI避而不谈 , LP也沉浸在基金打造的IRR梦幻中而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 所有人都一团和气 。
人民币基金期限普遍不长 , 一般5-7年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 , 大量基金已经进入退出期 , 真正验证GP的时刻随之来临 。从2021年起 , DPI开始被摆上了台面 。
然而 , 这两年退出市场的境况大家有目共睹 。随着新冠疫情、美国加息、俄乌冲突等一系列国际事件 , 加上一二级市场估值的严重倒挂 , 退出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 , 美股和港股的IPO数量均急转直下 , A股破发潮也是历历在目 , 有些项目甚至已经亏到了B轮 , 境况惨淡 。
IRR泡沫被戳破 , LP们猛然发现 , 自己陪跑了这么些年却连最基本的本金都收不回来 。
回想数年前 ,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曾在清科年会预言:很多VC/PE不仅不能赚钱 , 可能连本金都收不回来 。“跟美国的基金做比较 , 人民币基金投资周期大部分是七年 , 到了七年的时候 , 美国一线基金的钱能够收回来 , 收回投资成本 , DPI大部分都是1 。而中国VC/PE到第七年 , 大概只收回本金的25%左右 。”
国内某家族办公室负责人吴君同样大吐苦水:“2014年投的一些美元和人民币基金 , 现在真实DPI实在太低了 。这些项目所占资金量都比较大 , 而离上市时间又比较长 , 退出遥遥无期 。”
钱收不回来——吴君吐槽:“DPI不到1的一抓一大把 , 某些知名基金扒开了看DPI , 以前觉得可能不如买理财 , 后来发现还不如存定期;甚至还有名头很响的基金瞒着LP , 其实基金已经亏光了 。”他毫不遮掩地指出 , 投资策略混乱 , 90%项目不赚钱 , 80%团队都是废 , 这种基金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
DPI拿不出手 , 今年募资受阻 , 老牌VC开始裁员现在情况不同了 , 吃过亏的LP越来越在意DPI 。尤其是今年 , DPI更是成为筛选GP的第一问 。
DPI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 , 是因为IRR的“纸面富贵”蕴藏了非常大的风险——过去一年 , 很多基金经历了从令人振奋的账面回报到烟消云散 。投资界了解到上海一家明星消费基金 , 前面三四年投资回报倍数不错 , 但随着一个重仓项目的暴雷 , 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也意味着 , 身后的LP将与基金一同承担亏损 。
如我们所见 , 经验丰富的LP开始对单个项目的IRR不买账 , 并对GP的DP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不少VC/PE机构募资时因拿不出合理的DPI成绩 , 而被拦在了LP的大门外 。“在见第一面的时候 , 可能只有不到5%的GP能让人眼前一亮 。”最近聊了不少GP , 王岩有些无奈 。
LP越来越谨慎 , 甚至设置了DPI门槛 , 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投资界从知情人士处获悉 , 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超百亿规模老牌VC机构因为DPI不佳导致新一期基金募资折戟 , 随后内部启动了大刀阔斧地复盘和优化 , 裁掉了项目表现不佳的员工 , 御寒过冬 。
相似的一幕幕还在VC/PE圈上演着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曾直言 , 在中国 , 五年左右的基金DPI最好大于1 , 若是不大于1 , 那么每年的LP会议就要开成批斗会了 , “日子会很难过 。”
他进一步分析 , 相对而言 , 人民币基金的钱还比较烫手 , 期限较短 , 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的LP , 大家都比较着急 , 十年分五倍的钱 , 还不如七年分三倍的 。
对GP来说 , 5年左右能否把本金还给LP是一个槛 , 怎么做好DPI的规划和安排也是GP的重要能力 。但事实情况是 , 一个周期下来 , DPI能做到1.2、1.5的GP堪称凤毛麟角 。
当然在实操中 , 无论是“唯IRR论” , 抑或是“唯DPI论” , 都是片面和偏颇的 。LP依然可以通过基金不同阶段的IRR来判断基金的投资节奏和策略规划 。
“基金存续的前4-5年 , 更应该注重IRR , 在此之后应该更注重DPI 。”上海一位母基金朋友如实相告 , “LP也需要更具耐心 , 虽然有些GP的现有基金还没有产生很好看的DPI , 但我们会根据其阶段来横向比较同一周期、同一体量和策略的基金 , 最终做出判断 。总结来说 , DPI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 但不是唯一 。”
毋庸置疑 , 追求绝对收益一定是一级市场的命脉 。如果一支基金能让LP很快拿回本金 , 剩余的投资份额又能在存续期里有不错的回报预期 , 甚至最后预期大部分实现 , 那么一定会受到LP群体的欢迎 。
基金到期 , LP要分钱 , 市场正在淘汰不赚钱的GP分不到钱 , LP江湖变了 。
进入2022年 , 大多数VC基金到了7年期限 , LP终于等来退出期 。6月年中 , 往往是国内创投机构内部举行合伙人年会的日子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 , GP基金回报低而引发的紧张情绪已经悄悄蔓延开来 。
此前 , 国内某VC机构将一批被投企业喜讯密集转发到自己伙伴微信群里 , 在一堆恭喜声中 , 没想到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一位LP直接留言:“看着很开心呀 , 感觉我们投了一堆厉害的企业 , 那么请问什么时候也给LP分分钱呢?”据悉 , 该LP所参与基金的业绩远远低于预期 。
超高净值个人LP刘凯也有着相似的遭遇 。2014年 , 刘凯出资成为北京一家知名VC机构一期美元基金的LP 。如今整整8年基金期限已经过去了 , 仅拿回投资本金的20% 。“现在看到他家公众号里满屏的喜报内心毫无波澜 , 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拿到回报 。”
“做那么多年LP , 我最深的感触是 , 一家GP的责任心太重要了 。”一位匿名LP感叹 , 这些年见了不少GP , 他们都有魄力和雄心 , 却很少有与之匹配的沉下去扎实研究底层资产和底层逻辑的责任心 。“魄力和雄心是他们的 , 资金是我们出的 。”
结果 , 有一次项目出现问题后 , GP显得风轻云淡 , LP不得不亲自下场帮忙解决 , “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GP 。”
这不禁令人想到达晨财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邵红霞此前所言 , GP要以LP的心情来对待整个投资 , 就好像拿着自己的钱在投资 , “将心比心 , 每次有项目出问题了 , 我自己心里特别难受 。”她曾感慨 , “这个行业的信任很难得 , 但是赚钱才是硬道理 , 我总是反复地提醒我们团队 , 只有能够穿越周期的持续回报 , 才是LP给你钱的理由” 。
一旦丢掉敬畏之心 , 那迟早也会被LP所抛弃 。投资界访谈发现 , 今年以来 , 多家母基金进一步强调直投策略 , 如活跃在长三角地区的某国资背景的市场化母基金 , 将新一期基金中的直投比例拉升了10%至40% 。
说到底 , 还是业绩为王 。GP的使命 , 就是给LP赚到钱——真正脚踏实地做出业绩的GP , 永远不会缺钱 。
*文中郑悦、王岩、吴君、刘凯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