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藏品市场异动:数字泡泡破裂,还有模型可耍

投稿|藏品市场异动:数字泡泡破裂,还有模型可耍
文章图片

图片录音@视觉中国

文|DoNews , 作者|翟子瑶 , 编辑|李可馨
火极一时的国内数字藏品业务凉凉了?
7月20日 , 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 , 腾讯计划裁撤“幻核”业务 , 这一消息在幻核基干(腾讯低级别管理人员)已经进行了传达 。
幻核是腾讯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 , 去年八月份上线 , 至今不满一年 。
平行时空文创科技韩冰分析 , 目前政策监管不完善以及数字藏品难以实现二次交易是导致数字藏品遇冷的两大关键因素 。
当数字藏品难以让玩家具有收益的安全感和拥有的满足感时 , 手办潮玩收藏依然是玩家们的心头好 。硬核玩家在家里收藏几柜子的变形金刚、恐龙的插画、手办 , 持续为他们带来物质与精神满足 。
7月初 , 52TOYS在三里屯做了一场为期将近一个月的收藏玩具展 。米奇、奥特曼、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IP的展区吸引了大小孩们拍照打卡 。用搭建场景的方式让喜欢玩具的用户们怀念童年与青春 。正如52TOYS联合创始人黄今所说:“用户收藏的不仅仅是玩具 , 而是怀念曾经童年时的自己 。”
数字藏品是近一年多以来被炒得火热的收藏方式 , 而收藏实体玩具的现象一直都在 , 只是当潮玩被炒得火热时 , 收藏玩家被更多提及与看见 。
01.冷静下来的数字藏品数字藏品起源于国外NFT(非同质化代币)产品 。NFT的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 , 翻译为“非同质化通证” , 将区块链技术的特性赋予数字商品、数字资产、数字艺术品中 , 让这些虚拟物品都拥有不可篡改的唯一凭证 , 从而为其创造来自数学上的稀缺性 。当前 , 该技术也被认为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之一 。
幻核作为腾讯PCG内部孵化的NFT发行平台 , 于去年8月份上线的数字App 。上线第二天 , 幻核首发了腾讯视频推出的《十三邀》为主题的数字藏品 , 售价18元 , 限量300枚 。公开报道显示 , 幻核首发数字藏品当天 , 技术上出现了“超卖”问题 , 有超过300名用户同时付款购买 。幻核考虑再三 , 决定为付费用户送上纪念款数字藏品 。
如今 , 一年时间不到 , 幻核便传出关停的消息 , 不禁令人唏嘘 。其实早在7月2日 , 腾讯新闻app也暂停了数字藏品的售卖服务 。分析人士称 , 对于数字藏品爱好者来说 , 幻核一旦关停 , 大批用户拥有的数字藏品该如何清退 ,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数字藏品作为近一两年突然火起来了新兴玩法 , 凭借概念和创新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 。
然而在入局之后却难以在收藏与交易中盈利 , 目前国内并没有合规合法的二次交易平台 。玩家们相当于买了个“寂寞” 。用户难以在收藏中让数字藏品升值转卖 , 时间久了 , 也会失去热情 。
目前 , 数字藏品尚处于自发生长的状态 , 且出现了野蛮生长的现象 。
据了解 , 从事数字藏品平台运营的门槛极低 , 三万元便可搭建一个H5数字藏品平台 , 15万元可以制作一个数字藏品发行App 。很多中小平台版权意识缺失、交易规则不够清晰 , 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 影响了数字藏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
数字藏品政策迟迟不出台 , 脱离二级市场支撑利润又稀薄 , 外加一再明确NFT去金融化 , 防止数字藏品炒作 , 都成了压在数字藏品上的一垛垛稻草 。
当虚拟数字藏品不足够吸引玩家注意时 , 一直存在的潮玩、盲盒 , 依然在玩家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
02.盲盒热走下坡路 , 手办更赚钱相比于买盲盒 , 如今的玩家更在意盲盒内明确的玩具 。
2019年左右 , 大多数玩家抽盲盒玩得是刺激、未知 , 和抽盲盒的精神体验 , 抽中哪一款玩具显得并不重要 。这是初入潮玩的玩家体验 。
而当玩家入坑越来越深 , 开始追随某一IP之后 , 他们更在意抽中的是哪一款 。端盒的现象出现了 , 二手市场也开始流动着不易抽到的隐藏款或者限量款玩具 , 更有玩家像炒鞋一样可以从提前买到的限量款中赚到差价 。
这些玩家不是玩具本身的硬核玩家 , 却赚走了硬核玩家的钱 。
回忆起2020年的一次玩具展 , 小杰与她的朋友买了会员票 , 为了免去排队 , 提早去会场 , 抢了labubu这款玩具的限量款 。小杰告诉我们 , 花700多买的这款玩具 , 可以在二手平台转手卖到更高的价格 。
当她集齐4个一套的labubu时 , 有黄牛在现场直接给出4500元价格 , 都被小杰拒绝了 , 她相信如果在二手平台转卖 , 可以赚更多 。
而小杰 , 对于这个IP并不熟悉 , 因为有朋友了解行情 , 推荐她买 , 买了就能赚到玩具本身几倍的价格 。
向阳是多年的盲盒玩家 , 也是Molly的忠实粉丝 。有一年 , 泡泡玛特在上海的潮玩展上要发布两款Molly的限量版吊卡 , 但工作在北京的她抽不开身 , 当看到有朋友在现场时 , 立马打电话过去让朋友帮忙买 。
“盲盒有点像页游 , 端游玩家和手游玩家都看不上 。页游有便利之处 , 但是玩法单一 , 既没有端游的精细化 , 也没有手游的便利 。收藏玩具的人更喜欢钢铁侠、变形金刚、奥特曼 , 要么精度很高 , 要么IP很大 , 有升值空间 。”
“Molly这两年的设计已经懈怠了 , 设计上也逐渐趋于大众化审美 。现在Molly的盲盒经常会买到残次品 , 尤其是配件 , 总是挂不住 , 洞洞打歪 , 像是换了代工厂 。
泡泡玛特7月15日发布的《盈利警告公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不高于35%” ,  泡泡玛特在近期发布的内部交流纪要显示:“2022年上半年 , 北京、上海 , 尤其是上海 , 老店的同店同比下滑40%—50% 。”
业内设计师透露 , 玩家对盲盒的消费欲望也在不断消减 , 大多数是女性用户 。同时 , 大量盲盒都在经过炒作之后面临着滞销的现象 , 卖不出去 。
亚文化研究者王晓燕也曾在采访中表示:“00后群体崛起 , 正在给潮玩赛道带来‘质变’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 , 盲盒正在萎缩 , 收藏潮玩正在扩大 。更年轻一代对于潮玩的审美、需求更为分散、个性化 。对潮玩的保值需求也在降低 , 偏向于更为纯粹的兴趣消费 。”
03.能收藏、可理财的潮玩才更香从小学时被同桌的恐龙插画书吸引后 , Victor开始对恐龙感兴趣 。用他的话说 , 理由很简单 , 因为没见过 , 也不知道真实的恐龙什么样 , 对恐龙充满了好奇 , 便想收集关于恐龙的所有 。
投稿|藏品市场异动:数字泡泡破裂,还有模型可耍
文章图片

Victor收藏的部分恐龙玩具(图由受访者提供)
Victor的父母认为这是个败家的爱好 , 工作之后 , 他在自己的经济范围内 , 理智有感情的发展着他的收藏爱好 。当然也有上限 , 当遇到可承受范围之外的恐龙手办 , Victor也会理智忍痛放弃 。
聊起自己收藏的不同版本的书 , Victor眼里有光 , 滔滔不绝 。在他家的各个角落 , 都有恐龙的手办和插画书 。
Victor收藏的《恐龙!揭开史前巨大动物的奥秘》系列丛书 , 包括中文、英文、拉丁文、德文等多个版本 , 前后花了将近五六万 , 还没有收全 。
投稿|藏品市场异动:数字泡泡破裂,还有模型可耍
文章图片

Victor收藏的部分关于恐龙的书和录像带(图由受访者提供)
Victor甚至还收藏了这个系列的意大利版本的录影带 , 但并没有机会看 , 因为没有可以播放这么古老录影带的播放器 。但因为喜爱 , 他依然收藏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超过60%的男性用户为了收藏而购买模型类玩具 , 近60%的女性受访用户购买模型玩具的原因是“收藏”和“纯属喜欢” 。
华安证券发布的《新消费行业2021年度策略报》显示 , Z世代新兴消费群体更注重精神需求与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令人开心的产品外观、品牌故事、内容等 , 以及助人解压的冲动消费过程 , 都逐渐成为时下用户消费的重要增量因素 。
在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张毅看来 , 玩具收藏的流行与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审美习惯密切相关 。
Victor认为 , 古玩、字画收藏固然好 , 但是需要极高的认知门槛 , 大多数人难以辨别真假 , 想玩也不会玩 。但玩具不一样 , 从价格上有不同的价位门槛 , 从辨识度上也更简单易懂 。同时具有观赏性的潮玩也具有艺术价值 , 值得收藏 。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投资房地产、股票、文玩字画古董家具和茶叶茅台的“老一代”退出市场后 , 新的年轻人一定会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 不仅仅是因为“老”的投资标的不再有“赚钱效应” , 更重要的是 , 新一代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 。
“除了‘金融’赚钱的驱动 , 对于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 , 他们选择潮玩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收藏价值 , 而非简单的玩和视觉刺激 , 具有艺术性和收藏意义的作品才是他们迫切想拥有的” , 上述分析人士称 。
对于真正喜欢收藏玩具的玩家来说 , 他们知道玩具会升值 , 收藏了也不会转手卖出去 。而另一部分人则会把玩具收藏当作理财方式 , 就像炒鞋一样 。
【投稿|藏品市场异动:数字泡泡破裂,还有模型可耍】“如果有一天我要做断舍离的时候 , 我会把收藏的书送给或者卖给一个真正爱书 , 会保护它的人 , 如果这个人找不到 , 我就捐给国家图书馆” , Victor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