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

文章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众多红茶里 , 正山小种的松烟香 , 可谓“独步江湖” 。
那股独到的风味 , 你可能会喜欢 , 也可能喝不惯 。
但可以肯定一点 , 只要喝过一次烟小种 , 绝对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
过喉难忘 , 非常有记忆点 。
早前有位四川茶客找到我们 , 特意发了一条私信 。
“正山小种红茶里 , 怎么会有一股腊肉味?”

啊 , 确定是腊肉味?
是将二师兄肉做成风干腊肉后 , 再炒出来的肉菜荤香?
“那倒不是 , 是一种熏腊肉的味道 , 最不可思议的是 , 烟小种身上的烟味和他们老家当地熏肉时闻到的香味 , 竟然一模一样……”
若是如此 , 那倒不用奇怪 。
因为 , 烟小种身上的松烟香 , 同样是“熏”出来的 。
通过燃烧松柴 , 茶叶将松烟大量吸附后 , 慢慢形成这股独特风味 , 闻起来非常有人间烟火气 。
但茶圈内 , 对于烟小种的松烟香 , 争议很多 。
从近些年遇到的留言盘点里 , 可见一斑 。

《2》
一、烟小种的松烟香 , 是不是闻着很呛?
千万别这么想 , 如果这股松烟香味闻起来是刺激的、呛鼻的 , 茶圈内又怎会给它冠名“香”字?
舒适好闻的茶香 , 与刺激难闻的怪味 。
一正一反 , 本质根本不相同 。
如果你遇到的烟小种 , 泡开后感觉味道很奇怪 , 烟味浓重 , 闻起来一点也不舒缓 。
说明茶叶品质有问题 , 质量很糟糕 。
个别劣质红茶带来的负面印象 , 不能以偏概全 , 否定全部的烟小种 。
【松烟香就是很呛的烟味?围绕正山烟小种的5大误会,该说清楚了】正山小种里 , 采用传统烟熏方式制作的烟小种 , 比较难得 。
因耗材多、工期长、工艺复杂缘故 , 现在市面上保留传统风味的正山烟小种 , 越来越少见 。

物以稀为贵 , 有幸能遇到的话 , 理应好好珍惜 , 细细品尝才是 。
而品尝烟小种时 , 茶友们要注意区分一点 。
松烟香与烟味之间不能随意画上等号 。
烟小种的松烟香 , 更加类似烟熏柿子、烟熏笋干那样的风味 , 香气悠扬 , 十分舒缓 。
反观那些闻起来呛鼻刺激的烟味 , 工艺太差劲 。
在其背后要么是原料品质、制茶工艺严重不足 。
要么是烟熏加工时 , 选材不当 , 用了含有较多杂质的低端木炭进行烟熏 , 或者是烟熏加工不合理 , 导致茶叶内质受损 。
到头来 , 才会出现烟味呛 , 茶香寡淡 , 既不香也不好喝的局面!

《3》
二、所有的正山小种 , 都会有松烟香?
依现在的情况看 , 并非如此 。
在许多老茶客心里 , 正山小种红茶的代表性风味是松烟香、桂圆汤!
然而 , 松烟香只是特指烟小种 。
只有经过特殊烟熏工艺的烟小种 , 才能具有突出的松烟香 。
而无烟熏的正山小种 , 更多以花蜜香、桂圆汤为主 。
简单理解 , 按照烟熏的有无 , 正山小种早已一分为二 。
分有烟熏、无烟熏两大类 。

或许在部分茶客心里 , 会觉得没有烟熏的正山小种 , 风味一点也不正宗 , 不能代表正统茶味 。
其实 , 倒也不必如此偏激 。
开篇已经提了 , 烟小种的松烟香虽然闻着很有个性 , 但有不少茶客喝不习惯 。
而桐木高山一带 , 生态环境好 , 以桐木菜茶为代表的茶树种群资源丰富 。
再加上 , 当地的村民世代以制茶为生 , 做茶经验丰富 。
为了适应市场口味 , 发展出无烟熏的正山小种 , 也是顺势而为 。
后者喝起来能感受到清雅清鲜的花蜜香 , 桂圆香甜美 。
茶味鲜醇柔滑 , 风味表现同样很迷人 。

《4》
三、传统工艺的正山烟小种 , 放上10年再喝也不迟?
这种想法有失偏颇 , 喝红茶 , 抓紧1-3年的时间风味更好 。
超过10年再去喝 , 哪怕在此期间 , 将烟小种严实密封防潮保存 。
但红茶本身的香气滋味 , 难免会因为放置时间过长 , 走向下坡路 。
另外喝烟小种之前 , 还需要正视一点 。
对红茶来说 , 松烟香是工艺香 。
它不是茶叶本身自带的香气 , 而是后期加工时通过燃烧松柴 , 吸附松烟 , 慢慢转化而来 。

说一句耿直的话 , 喝烟小种红茶 ,它的独到松烟香味可谓一大看点 。
要是后期存放8年、10年后 , 松烟香逐渐飘散 , 变得微不可闻 。
到最后 , 哪怕这款茶没有发霉变质 , 但丝毫喝不出当年是松烟香、桂圆香风味 。
照这样喝茶 , 又有什么意思?
倒不如抓住风味最佳期 , 趁早喝完为好 。
丝丝、袅袅、缕缕的茶香 , 属于可挥发物 。
考虑到红茶不像白茶、普洱那样能够进行后期转化 。
喝红茶 , 趁早及时饮用 , 才能避免浪费 。

《5》
四、烟小种的松烟香 , 只有前3冲能闻得到?
桐木当地喝红茶 , 以盖碗冲泡为主 。
将范围再扩大些 , 在武夷山喝茶 , 不论岩茶、正山小种、金骏眉 , 茶掌柜在给客人泡茶时 , 十有八九还是选盖碗 。
用盖碗冲泡烟小种红茶 , 每一道茶汤之间 , 香气滋味有别 。
沸水冲泡 , 倒出茶汤 , 趁热揭盖闻香 。
倒茶分汤后 , 细啜汤水 , 认真品尝茶汤 。
一开始前5、6冲左右 , 盖香、落水香、挂杯香等 , 香气表现馥郁充足 。
松烟香、桂圆香、花香、果香、甜香等诸多香型 , 一应俱全 。

随着多次冲泡 , 茶香与茶味物质被大量消耗 , 香气慢慢淡去 , 倒也正常 。
泡到尾水之后 , 松烟香不会彻底消失 , 只是香气浓度略有下降 。
与此同时 , 还会浮现出几分类似竹林、松林的草木尾调香型 。
但是 , 如果一泡烟小种 , 3冲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松烟香 。
证明它的香气不持久 , 品质不过关 。
反推到制茶加工方面 , 则是烟熏处理不到位 。
烟熏时间短、次数少 , 偷工减料 。
导致松烟香味浅浅地附着在浅表层 , 没有彻底烟熏透彻 。
才会出现两三次冲泡后 , 松烟香立马大幅度衰减!

《6》
五、烟小种是不是要放到隔年喝?
看到一则短视频 , 介绍桐木烟小种的适饮时间 。
按对方的观点 , 烟小种放到隔年陈才好喝 , 因为“藏得深红三倍价 , 家家卖弄隔年陈 。 ”
额 , 这番理解有误 。
首先 , 对方搬出来的诗句 , 说的是武夷岩茶 , 不是武夷红茶(涵盖正山小种) 。
其次 , 那两句诗的作者是清朝的梁章钜前辈 , 反映的是清朝时喝岩茶的情况 。
此一时 , 彼一时 。
即便是焙火的武夷岩茶 , 现在也很少会做过去那种需要隔年才能喝的火功 。
最后 , 武夷岩茶的焙火和正山烟小种的烟熏 , 完全不是一回事 , 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
从喝茶感受看 , 烟小种要不要隔年喝 , 得因人而异 。

传统烟熏加工的烟小种 , 新茶刚出来时松烟香味浓郁 , 许多新茶客会喝不惯 。
放了大半年、一年后 , 松烟香逐渐变得悠扬平和 , 汤感也更柔顺 , 风味的确会更顺口 。
但也有不少老茶客 , 独爱新茶时那股张扬的松烟香 。
新茶做出来后 , 趁早尝鲜 , 未尝不可 。
按茶农的介绍 , 半年期的烟小种 , 整体风味温和 。
松烟香、果香、花香馥郁 , 茶味爽口 , 很多人都能接受这股风味 。
不过 , 如果喜欢喝汤感醇一些的话 , 隔年喝也没问题 。
简单概括 , 新茶更香 , 隔年陈的汤感更出色 。
但是切记 , 千万别盲目久存 。
存放超过三年五年 , 香气减弱 , 茶味爽口程度下降 , 岂不是白白浪费好茶?

《7》
正山小种里 , 烟小种是那一抹最独特的烟火 。
松烟香 , 先入为主 , 在茶香上给人特殊体验 。
桂圆汤 , 以茶汤滋味为主 , 鲜甜的桂圆气息沉入汤底 , 口感别致 。
优质的正山小种里 , 松烟香不会闻着呛鼻 , 更不会造成违和感 。
很多茶客在喝到烟小种时 , 心里想法更多是新奇 。
因为不少人对红茶的印象 , 停留在香甜柔润上 。
初次尝试到这股张扬独特的松烟香 , 多半是又惊又喜 , 别开生面 。

类似吃竹笋 , 鲜笋和烟熏笋干 , 是不一样的滋味 。
鲜嫩的冬笋刚挖出来后 , 简单下锅焯水清炒 , 鲜美极了 。
将鲜竹笋切成片 , 慢慢晒干 。
期间再不断加入烟熏处理 , 能获得更独特的风味 。
按闽北农家菜的做法 , 将烟熏笋干和腊肉同炒 , 是特别亲切的家常菜风味 。
熏笋干、熏腊肉、熏柿子 , 再包括烟小种等 。
它们在世间万物里 , 都是人间烟火气的代表!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