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刷屏的“高中回忆录”文档,为何会让当代大学生破防?( 三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这也是说 , 在技术更迭的过程中 , 回忆突破本能桎梏 , 又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 在与时俱进中变得更加丰富 。
从“私人回忆录”到“共享记忆本”在新的媒介影响下 , 记忆的存储和书写也展现出了全新的面向 , “共享”成为新的关键词 。
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 在互联网尚未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时候 , 记忆留存大多还在纸上 , 学生时代的日记本、同学录 , 或许在毕业后便长久的被放在卧室的角落 , 很少有机会能想起 。而当时的记录与此后的翻看 , 也多是私人化的体验 。
而数字时代的个体记忆 , 则改变了过去的私人性 , 呈现外向展演的特征 。[3]
当一篇篇文档经由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空间传播到你眼前 , 记忆触发 , 想起的依旧是学生时代最典型的符号——老师、同学、考试、食堂、操场、初恋 , 加上特殊的趣闻轶事 , 但它们不再以私人的形式浮现 , 而变成个人公开化、参与式、展演性的建造 。
类似的分享式回忆并不罕见 , 而是渐渐成为个人社交媒体内容的日常组成 。
不论是经由特定的时间节点、内容策划活动激发 , 还是自己突然想起 , 如今 , 记忆的展示很多时候不再是私人的记录 , 而是分享到个人社交媒体中的内容 , 而“分享”之后 , 他人的回应互动 , 也为记忆注入了新的书写 。
此外 , 我们在不同的软件中的使用记录 , 也会成为新的记忆(甚至可能占个人生活很大比重) , 这些往往少不了“分享” 。例如 , 想想这段时间 , 你收到的各类APP“年度报告” , 在查看的过程中不断截图保存 , 然后同朋友讨论、晒到社交媒体 , 后者成为了记忆确认的重要方式 。
在分享变得更容易、更被需要的年代 , 分享本身也成为了记忆发挥作用、生成意义的重要一环 。
刷屏的回忆录承载了怎样的传播意义?从手写时代到电子记录 , 我们的记忆不断向外打开 , 与他人共享和同构 。这种变化承载的 , 是数字化生存空间中特殊的传播景观与心理征候 。这些风靡一时的高中回忆录文档 , 是一次在线集体回忆的协同书写 。
首先 , 对于个人来说 , 它在双重意义上满足了我们身份确认和集体归属的需要 。
一方面 , “朋友圈”都在玩 , 通过加入这个文档 , 可以获得简单的社交货币 , 建立同周围社交圈的联系;另一方面 , 这份回忆录指向个人曾经属于的集体(就读的高中) , 通过加入共享文档 , 可以连接到当下生活圈之外的人 , 起到聚合的作用 , “想象的共同体”在此生成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肯德基、喜茶供应商「宝立食品」要上市;文和友旗下茶饮品牌「MAMACHA」杭州首店开业;中国邮政进军咖啡领域|消研所周报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中国企业的冬奥进行时
- 投稿|天猫能否再造一个京东?
- ups|数据中心该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未来?
- 投稿|主播围攻星巴克
- 投稿|字节跳动急流勇退,兴趣电商卷土重来
- 宋pro|到底有啥不同?宋Pro DM-i/宋Plus DM-i应该怎么选
- 佣金是谁给谁的 佣金是什么意思
- 战略|小米手机最大战略失误就是LOGO应该选择一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