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电子特气国产化,中国芯片自主的另一场战争和机遇( 二 )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前瞻产业研究院
相比较来说,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并不大,但这些“不起眼”的气体决定着芯片制程和工艺精度 。
令人揪心的是,电子特气长期被巨头钳制,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又一卡脖子领域 。如此重要的关键材料,显然不能任由国外厂商垄断,“芯片之血”必须要掌控在自己手里 。
被卡了脖子残酷的高科技争夺战中,芯片却是民族工业之痛 。设备中的光刻机,芯片材料中的高端光刻胶等,均掌控在国际厂商手中 。
电子特气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几乎被巨头垄断 。2019年,美国空气化工、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大阳日酸、德国林德集团四巨头瓜分全球91%的市场,寡头垄断格局明显 。
国内市场也不例外,四巨头主导了国内份额的88%,国内厂商仅占据12% 。而且集成电路生产用的电子特气,我国仅能生产20%的品种,其余均高度依赖外供 。
文章图片
相比其他耗材,工业气体主要来源于炼钢的副产品,而作为工业大国,电子特气本应是中国的强项,却为何受制于人?
首当其冲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认证壁垒,电子特气需要晶圆厂和设备厂商2轮的严格审核,而集成电路领域的认证至少需要2年时间,一旦获得客户认可,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当前,芯片巨头们和大牌气体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固的上下游利益联盟,打破这种既有的江湖格局,是非常困难的 。
可以说,认证是连接客户和设备商的纽带,只有通过资质认证,才有可能打入头部企业的供应链,打开高端供应渠道 。
其次是市场壁垒,在市场格局被外资把持的背景下,国内气体企业缺少上机检测的机会 。面对国产品牌的桎梏,气体企业很难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不过,近些年来,长鑫存储、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不断发力,晶圆产能向中国市场倾斜,国内企业拥有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最后则是技术壁垒,由于行业Know-how集中在气体纯化、气体精度,0.1克甚至更小质量的偏差都将影响产品品质,造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
不过,相对较其他关键材料,中国企业在稀有气体的研制方面的差距并不大,我国气体企业的纯化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生产工艺也比较成熟 。
特气两家龙头企业——华特气体和金宏气体,累计专利已经分别突破136项、228项,分别获得“中国电子化工材料专业十强”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
其中,华特气体聚焦电子特气研发,金宏气体则侧重电子特气综合管理技术 。华特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的覆盖率 。
金宏气体则打造了“气体纯化-尾气回收提纯-深冷快线连续供气-高纯气体包装-物流配送”的技术体系,涵盖了从气体制备到运输再到管理的全过程 。
未来中国企业要提升对客户个性化定制的能力,以及长期稳定的保障,才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
因此,与其说是企业层面的差距,不如说是整个芯片产业链的弱势所致,只有国内晶圆制造企业与本土电子气体公司实现有效联动,才能避免陷入单点突破的窘境 。
箭在弦上通过ASML认证,华特气体打响了中国气体企业冲刺高端的第一枪 。
梳理来看,A股市场拥有五家特种气体龙头,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凯美特气是较为纯正的特种气体公司,南大光电、雅克科技的业务更加多元化 。
推荐阅读
- 评测|绿色iPhone随迟但到、M1芯片“超级加倍”,一文看懂苹果发布会
- 投稿|自研芯片救场高端,SoC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 芯片|半导体周期,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软肋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市值450亿!46岁创始人敲钟:IDG又斩获一个芯片IPO
- 芯片|芯片往事:中国造芯者群像
- 芯片|英特尔进军的RISC-V,或许是国产芯片最后的希望
- c2c电子商务网站有哪些 电子商务网站大全
- 电子体温计使用方法图 电子体温计怎么用
- 智能汽车|车规芯片国产化率不足,国内汽车芯片供应新机遇
- 短视频|短视频也要花钱看了,你的“电子下饭菜”还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