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年卖出70亿,这个小镇包揽全球70%的假睫毛

投稿|一年卖出70亿,这个小镇包揽全球70%的假睫毛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快刀财经,作者|Gawaine,编辑|黄晓军
从头发武装到睫毛,精致女孩们对漂亮的追求没有上限 。她们一边希望自己最好一根汗毛也没有,一边希望着自己的睫毛能够疯长 。
睫毛膏、睫毛夹、睫毛纤维、睫毛增长液,种睫毛、烫睫毛,睫毛上的花样比头发还能折腾,只为了让自己的睫毛更长更翘 。
19世纪的法国巴黎,爱漂亮的美女们为了使睫毛变长,用天然毛发缝进眼皮,由于没有麻药,做这种手术的人要经受相当程度的痛苦 。
不愿意做手术的人,发明了最初的粘贴式假睫毛 。当时的假睫毛用天然毛发制成,粘在丝绸、纱布或者鱼皮上,但粘贴并不牢固,贵族女性们通常刚坐下聊几句天,几根假睫毛就飘进了正在喝的茶上 。
直到20世纪30年代起,假睫毛先从好莱坞女星中开始广泛流行,接着火遍全球,假睫毛自此成为日常妆容的必需品 。
就是这样一对对女性们人手必备的小玩意,每10对中就有至少7对来自“中国睫毛第一县”——青岛平度,光去年一年卖出的假睫毛,就够绕青岛5圈 。
几十年来,平度低调地为全球女性供应着物美价廉的假睫毛,除了从业工人和妆发商人,外界鲜有人知道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 。
一个年产70亿的睫毛小镇从青岛出发,驱车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平度县的长乐镇,被称为睫毛村的长乐镇是平度睫毛产业起源的地方 。
在小镇上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数家带着“睫毛”字样的门店,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假睫毛 。伴随着旁边店员们的键盘敲击声,这些假睫毛通过线下批发或线上电商的方式被送出平度,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日韩等国家 。
最终,它们会出现在消费者的化妆桌上或流向淘系商家、美睫店等,由美容技师一根根种到客人睫毛上,收费数百甚至上千元,产生多达百倍的利润 。
【投稿|一年卖出70亿,这个小镇包揽全球70%的假睫毛】能滚出溢价雪球的假睫毛,不仅滋润了全国各地的美业从事者,也盘活了平度这个曾经一筹莫展的贫困县 。
睫毛生产技术是早年集体经济的产物,长乐镇的眼睫毛产业最早追溯到1976年 。当地村民从青岛的一个假发厂引进了睫毛制作工艺,在镇上建了一个眼睫毛加工村办小厂,也是平度眼睫毛加工的产业雏形 。后来因为改制,变为几户家庭作坊开始承包经营 。
那个时候,整个长乐镇上做假睫毛生意的还不到10户人家 。曾经这条赚钱的门路只在关系极好的亲朋中流传,是大家低调发财的秘密 。上世纪90年代末的睫毛厂女工,一个月的薪水就有1500元,从当地拿货去跑市场的小贩,三五天就能净赚五六千,而生产商的年收入最少有20万元 。
关于财富的秘密总是不胫而走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小小的睫毛生意中尝到了甜头,镇上接连办起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和作坊 。到2010年前后,长乐镇上从事睫毛生产制造的企业已经有上百家了 。
平度的男人跑市场,平度的女人卷毛忙 。直至今日,青岛平度市注册的睫毛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家,其中从事睫毛相关产业的生产加工、贸易及配套企业过千家,产值高达70亿元,占全国产量的80%,全球市场份额的70% 。
开始升温的睫毛经济第一批做睫毛贸易的商人们早已退居养老,将早年走南闯北累计下的资源悉数交给了年轻一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