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 三 )


她决定直接在写字楼租下一处空间,投入10万元打造一家正式的咖啡店 。Saki的定位是做高性价比的日常咖啡,堂食位置不多,以外卖为主,全城配送 。到第三个月,Saki的“C&C咖啡”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
怎么赚县城年轻人的钱?找对需求、足够新鲜、适当妥协县城的第一家咖啡店,往往代表着稀缺、新鲜和被需要 。因为吃到了这样的红利,所以活得不错 。
不过,“第一家”也意味着没有先例 。县城地方不大、年轻人也不多,咖啡店要定位自己的客群不算难,难的是,如何设计出一套与当地相匹配的运营模式 。
【投稿|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第一个难题,就是咖啡与县城的口味适配度 。
开店前,陈璜坚持,“只做咖啡,不卖奶茶,也不卖薯条” 。但他不得不承认,被奶茶“惯坏”的县城消费者,不一定要求咖啡品质多高端,却接受不了口味太酸或太苦 。
一个最直接的例证是,美式和拿铁是咖啡店的标配,但店里卖得最火爆的,是生椰拿铁和鸳鸯红茶拿铁,因为它们口味更甜 。
陈璜不想完全迎合,一来他需要在当地培育真正的咖啡文化,以获取更多的客源;二来那样的咖啡店和遍地的奶茶店没什么不同,过一段时间就会因为“无差别”而被抛弃 。
经过几次测试,他把一些风味拿铁的甜度标准定在“似甜非甜”,既给尝鲜的人留个好印象,又能打出一些差异性的标签,比如更低脂健康 。
投稿|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
文章图片

Saki的咖啡产品 / 受访者供图
Saki把店里的产品分成四大块,咖啡品类里,有美式、拿铁等常规产品;也有生椰拿铁、红茶拿铁等特调的流量产品;还有草莓厚乳冰拿铁、冰橙冷萃这类自己研发的品牌产品 。
另外,她还增加了少量的果茶产品作为辅助,这是她经过一段时间消费者观察得出的结果 。“店里经常会有两三个朋友一起来到咖啡店坐下聊聊天,但其中可能有一两个人是不喝咖啡的,如果店里没有任何非咖啡饮品,就会比较尴尬 。”
在Saki看来,这种策略性调整,谈不上妥协,而是一种适应 。
第二个需要调整的,是定价 。
与一二线城市精品咖啡馆相当的定价,是不现实的 。县城里那些工作稳定的年轻人,尽管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也不可能频繁为动辄30元一杯的咖啡买单 。但县城咖啡消费需求有限,如果定价太低,等待他们的就是亏损 。
陈璜算过一笔账,投资约15万元,要想在两年时间内回本,日均营业得维持在900元以上 。按照县城一天约30-40杯的日均消费能力倒推,则至少要保证60%的毛利率,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
为了实现预期收益,同时保证日常消费者的复购率,陈璜设计了两套价格体系 。一是正常到店消费,比如美式18元、拿铁22元、生椰拿铁25元、手冲26元;二是性价比更高的储值会员,相比前者便宜3-6元 。
陈璜称,这一套会员价,是按照连锁咖啡品牌Manner的价格来做的,“这应该是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了 。”
Saki的咖啡店以外卖为主,因此定价根据美团和微信小程序两个平台不同而有所区别 。通过微信小程序点单,美式14元、拿铁18元,但美团点单价格会再高6-8元 。她坦言,这是为了在外卖平台抽佣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利润 。
事实上,不仅仅是咖啡店,但凡是被年轻人引进县城的新鲜业态,都不太可能照搬城市里原本的那套游戏规则,一切得靠自己摸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