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

投稿|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单挑”瑞幸星巴克,活得还不错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作者 | 吴娇颖,编辑 | 金玙璠
开咖啡店的年轻人,正在社交平台演绎一部“冰与火之歌” 。
城市里,大批咖啡店徘徊在倒闭边缘,店主们一边靠惨淡的营业额苦撑,一边等待着消费旺季的拯救 。县城里,一家家独立咖啡店拔地而起,用新鲜感刺激着当地年轻人的神经和钱包 。
时间再往前推半年,早在去年9月,一位年轻人在小红书更新自己“10万回县城开咖啡店”的日常,成为许多人争相效仿的创业模板 。这不难理解 。在大城市越来越“内卷”的当下,回县城,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而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是许多人梦想中的事业 。
这些从城市离开的年轻人,把新的业态带回了县城,抓住县城的消费信息差,在家乡开出了“第一家独立精品咖啡店” 。
他们发现,县城喝咖啡的人虽然不多,但供应更少 。即便一天只卖30杯、一杯只要15元,县城里那些工作收入稳定、有一定消费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颇高的年轻人,也足以撑起一家投资只有10万元的咖啡店 。
除了咖啡店,小酒馆、茶饮店、甜品店也成为年轻人的县城创业选项,但凡是县城里没有出现过的业态,似乎都是新鲜、独特且被需要的 。
然而,面对没有先例可参考的下沉市场,年轻的店主们要想存活下来,不仅需要充当市场教育者的角色,还需要自己去一遍一遍打磨产品、价格、营销、门店设计,乃至找到一套与县城相匹配的运营模式 。
在竞争尚不激烈的当下,这些小店活得还不错,不过,危机也近在眼前:瑞幸、海伦斯等连锁品牌迅速下沉,低成本、低门槛的小店模式很容易被复制 。
但对这些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来说,挑战和竞争似乎没那么值得担心 。他们更愿意把这当作一次试错成本更低的创业尝试,“成功了,或许可以做成一个区域性连锁品牌;失败了,至少我们还很年轻 。”
我,95后,拿10万回县城开咖啡店回到老家工作之前,陈璜一直觉得,县城人不需要咖啡 。
在他的记忆里,县城的生活是规律的、安逸的、慢节奏的,很少有人需要靠咖啡度过漫长的工作日,也几乎没人会花一整个下午坐在咖啡店看书听歌 。
有一天,他意外地在县城老城区见到一家“日咖夜酒”小酒馆,这家店的咖啡谈不上多专业,却有不少人买单 。
他发现,对当地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咖啡的“舶来品”属性犹在,是他们都想赶的潮流 。那是2019年,“网红”浪潮正随短视频疯狂涌入县城,探店打卡蔚然成风 。
这家店成了陈璜观察县城消费生态的起点 。在与老板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县城人口少、产业更少,当地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基本都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相比那些潮流追随者,他们对咖啡的需求,才是更加稳定和持久的 。
陈璜想,这些“新县城人”,应该撑得起一家咖啡店,“有需求的人确实不多,但供应的人实在少 。”
他向几个同样从城市回到县城工作的朋友表达了自己创业开店的想法,很快凑出了15万元启动资金,大家打算一起合伙干 。对陈璜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是一次没有可参考模式的创业,投资不多,但钱得花在刀刃上,后续运营压力才会小一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