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德邦快递改姓,京东物流蝶变( 二 )


但这其中 , 仍有几个问题 , 一是困扰京东许久的盈利问题;二是综合行业竞争力的问题 。这两大问题不得到解决 , 京东的三驾马车就无法真正跑起来 。
当电商流量见顶 , 京东物流若想扩大规模获得盈利 , 就只能加大社会化开放程度 , 也就是多接外单 。而且 , 如果以顺丰为参照 , 外部收入的毛利率实际上要比京东体系内毛利率要高 , 比如2021年上半年 , 京东物流的毛利率3.65% , 同期顺丰能达到10.1% 。
因此 , 从2018年至2021年 , 京东物流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逐年递增 , 2018年外部客户收入仅占京东物流总收入的29.1% , 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 , 这部分收入占比升至56.5% 。
但京东外部客户的绝对数量仍不够看 , 直至目前 , 中国快递市场依然被六大快递公司(顺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百世)占据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 , 2020年六家公司快递市场份额达到84% , 京东的市场份额在5%左右 。
而这样的局面之上 , 则是京东物流与竞争对手肉眼可见的差距 。财报显示 , 在2021年末 , 京东物流自营卡车数量约1.8万辆 , 而顺丰的干支线用车资源在2020年合计达到约5.8万辆 。这就造成了京东有时必须以社会化第三方资源 , 来补充京东物流能力的缺失 , 财报显示 , 2021年京东仅在外包成本上就花去了404亿元 , 同比增长54.7% 。
也就是说 , 虽然京东已在物流上投入了数百亿 , 但运力问题却依然是限制京东物流盈利 , 以及与同行竞争的最大阻力 。而要想提升这一能力 , 京东需要的资金和运营投入将是一个巨量数字 , 而且这一能力的提升也绝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
因此 , 寻求外部力量整合就成为了京东物流的最佳选项 。
02、德邦活成了“最佳标的”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更宽一些 , 顺丰的布局或许更能引起京东的焦虑 。
这些年 , 顺丰通过收购和股权投资的方式收拢了新邦物流、顺立通、嘉里物流等企业 , 早早就将业务遍布快递、快运、冷链、即时配和国际服务等领域 。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下 , 顺丰2021年的营收达到2060.84亿元 , 同比之下京东物流为1047亿元 , 仅为顺丰的一半 。有消息称 , 顺丰正在酝酿新的变革 , 做自己的电商快递——丰网 , 预计今年全部起网 , 如此一来 , 顺丰商流也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
收购德邦之前 , 京东在2020年8月收购跨越速运 , 取得其620条货运航线;2021至2022年京东多次增持中国物流资产股份 , 目前已增持到79.86%;京东还增持了即时配送物流集团达达股份 , 2022年2月完成交易后 , 京东已经获得控股权 。
也就是说 , 京东已经在货运航线、物流扩张、同城速递等方面开始补课 , 唯独在大件货运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 而这恰好是德邦的优势所在 。
德邦诞生于1996年9月1日 , 那时的德邦还叫“崔氏货运” , 加上创始人崔维星和妻子薛霞 , 全公司总共只有4名员工 。在中国快运莽荒的年代 , 德邦稳步开拓 , 直到2004年 , 德邦首创“卡车航班” , 以公路货运的价格拿下了航空快运的业务 , 生意越做越大 。2010年 , 德邦营业收入超过26亿元 , 正式坐上了国内零担物流之王的宝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