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专访周生来:普及居家抗原检测,3亿慢病患者为何受益

投稿|专访周生来:普及居家抗原检测,3亿慢病患者为何受益
文章图片

文 | 财健道,作者 | 吴妮,编辑|杨中旭
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涉及呼吸哮喘、肿瘤、慢性肾病、肝病、HIV、儿科、妇科、精神心理等多个慢病领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
以心血管病为例,每年因该病去世的国人超过400万,大约每8秒就有一位心血管病人去世 。
 
和新冠疫情共存的两年多,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媒体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采用分餐制的习惯,并准备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 。
不知不觉间,疫情这支小插曲,对大众的生活观念、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
3月11日,一个新的音节被弹响——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短短一周内,抗原检测产品经历了获批和集采,快马加鞭加入到抗击奥密克戎BA.2的战场 。
抗原检测是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让居家自测变得可行 。在业内专家看来,在检测场景发生转变的背后,等待公众的,是一场群体意识的巨变——公民不再被动地接受政府的组织与服务,而是需要自费购买、自行检测、自觉防护 。
“抗原检测手段的增加,有助于将疫情防控的战场前置到家庭,提升民众的健康意识,促进个人和家庭发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对《财健道》说,“疾病防控的理念是相通的,增强个人的健康责任和意识,不但是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对于慢性病防控也有所助益 。”
先见者所见略同 。著名科普作家、华大集团CEO尹烨也对《财健道》表示,居家抗原检测,对14亿民众而言,是一堂生动的健康管理课 。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医院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来在接受《财健道》专访时,也表示居家抗原检测将成为慢病管理的“催化剂” 。催化反应如何发生?且听周生来一一道来 。
01 抗原检测将改变什么?《财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于3月15日公布,提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您如何看待此版修订对新冠核酸检测标准的调整?
周生来:新型检测方式——抗原检测的增加,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
结合此版修订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来看,可以发现,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主要适用于大范围普筛自查 。当居家自测变得可行,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员聚集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 。
根据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抗原检测的适用人群包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以及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
从更高层面来看,抗原试剂进家庭,意在唤起个人和家庭作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有助于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精准化防控 。
《财健道》:为什么说个人和家庭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