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专访周生来:普及居家抗原检测,3亿慢病患者为何受益( 二 )


周生来:过去的医改比较重视对公民健康权益的满足,忽视了每个公民对家庭和社会的健康责任 。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影响个人健康与寿命的诸多因素,其中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8%取决于医疗因素,7%取决于气候因素,60%取决于自体康复因素(生活方式等) 。
既然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影响自身健康情况的主因,公民就应当对自己的健康负首要责任 。而且个人健康关乎整个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对自己健康负责,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
我们不能把健康的责任全部交给政府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既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高的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是“有限政府”,承担的是基本医疗的职责,无法满足无限的健康需求 。
《财健道》:抗原检测如何发挥将责任意识归位的作用?
周生来:抗原检测将新冠预防的第一关口从医院、社区前置到家庭 。这意味着公民不再被动地接受政府的组织与服务,而是需要自费购买、自行检测、自觉防护 。角色的转变和参与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公民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了解,让常态化防控理念和健康责任意识深入每一个家庭 。而防控习惯和健康责任意识的养成,有望在慢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02 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逻辑相通《财健道》:您和吴静主任都提到: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可以迁移到慢病管理中,二者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系?
周生来:新冠疫情已持续2年之久,截至3月18日零时,中国大陆累计确诊病例为124123例,死亡病例为4636例 。
相比之下,慢性病严重得多 。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涉及呼吸哮喘、肿瘤、慢性肾病、肝病、HIV、儿科、妇科、精神心理等多个慢病领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以心血管病为例,每年因该病去世的国人超过400万,大约每8秒就有一位心血管病人去世 。
慢性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程度远大于烈性传染疾病,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新冠疫情对全民健康意识的激发,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 。
【投稿|专访周生来:普及居家抗原检测,3亿慢病患者为何受益】慢性病又称“生活方式病”,不能单纯依靠治疗,须注重预防和管理,与新冠防治的逻辑类似 。如果能将抗击疫情的精神和经验应用到防治慢性病中,我相信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
投稿|专访周生来:普及居家抗原检测,3亿慢病患者为何受益
文章图片

《财健道》:在您看来,疾病(包括慢性病和传染病)管理的理想模式是什么样的?
周生来:首先,医院不能满足于对疑难杂重症的诊治工作,应当在治病的同时参与防病 。怎么实现呢?第一,将医疗资源分配给中游的慢性病患者,提前干预,避免他们病情恶化或产生器官损伤 。第二,将防治关口前置到上游,筛选出尚未临床确诊但已具备重大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对他们进行提前管理 。总的来说,构建“四道防线一体化”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分别是下游救死扶伤,中游疾病管理,上游健康管理和源头优生优育,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要重新认识健康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坚实基础,是一把手工程 。而且在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