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共享充电宝点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难还了?

投稿|共享充电宝点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难还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奇偶派
2022年,你还在为还共享充电宝焦虑吗?
价格贵、归还难、服务差 。2017年横空出世的共享充电宝赛道,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吐槽 。
从行业格局看,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了尘埃落定的趋势 。据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点位数最多的品牌前三排名为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 。
在合并了街电和搜电之后,竹芒科技与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组成的三巨头大有成为行业寡头的架势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们可以就此一帆风顺 。近期,网传小电科技预计裁员约2000人、且未承诺赔偿的传闻冲上了热搜 。上市后的怪兽充电最新一季财报也首次交出了全年亏损的成绩单 。
消费者们越来越多不满的背后,共享充电宝到底做错了什么?面临口碑与业绩的双重压力,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已经行至拐点?
我们快用不起共享充电宝了“当你想用共享充电宝解决你手机续航焦虑时,你最好有买下它的心理准备”,上个月陈龙刚刚在归还充电宝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
无独有偶,网友在互联网上透露自己在杭州火车站赶火车前借了一个来电的共享充电宝,但到达上海后,却因难寻归还点,最终付出了199元买下该充电宝的代价 。
在“贵”已经成为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普遍认知后,“归还难”成为了又一新槽点 。
早在2017年共享经济盛行时,共享充电宝的横空出世,吸引了不少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目光 。
2018年,1元时代的行业甜蜜期,让各大品牌迅速在城市中的便利店、商圈以及车站等高人流量区域铺开了站点 。
好景不长,随着红利期的过去,涨价也成为了瓜分市场份额的街电、搜电、小电等品牌的惯用套路 。如今,在景区、车站、酒吧等热门区域,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价格甚至能够达到两位数 。
步入2022年,我们还有手机续航自由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奇偶派(jioupai)走访了武汉的大街小巷,对不同品牌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进行了一番探索 。
投稿|共享充电宝点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难还了?
文章图片

奇偶派制表
在火车站、商圈、便利店等地,共发现了街电、搜电(现已合并为竹芒科技)、小电、来电、怪兽充电、美团6个品牌 。
在不同区域各品牌的租金价格和封顶金额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网友吐槽的来电封顶金额在车站等需求高频区域高达199元的情况并未出现 。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周黑鸭商户内,来电充电宝显示的总封顶金额为100元,与其他品牌并无二致 。
从租金角度来看,不同品牌的价格分布在3-6元/时的区间内,并且与商圈、便利店的价格有着细微的区别(租金、封顶价格差异),这一点从搜电帮助中心的收费说明也能看出端倪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怪兽充电在武汉广埠屯的快餐店的租金收费标准为3元/时,而在武昌火车站附近价格则变为了4元/时,24小时封顶价格也由前者的30元变为了28元 。
投稿|共享充电宝点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难还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