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条被欧美占据95%的赛道,中国该如何突围?( 三 )


2021年,国内这一赛道的投融资也“风云四起” 。
蓝湖在2021年一年中完成了B轮、C轮、C+轮三轮融资,从 GGV、红杉、光速等头部机构一共融了接近18亿元,成为国内首家估值10亿美元的PLG独角兽 。值得关注的是,据蓝湖透露,目前在互联网行业Top 100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8%,产品被超过50万支数字产品团队采用 。而即时设计也于同年完成了高瓴、SIG、Coatue等机构的四轮融资 。
不仅如此,协同设计赛道还不乏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比如,腾讯自研设计协作平台CoDesign;字节跳动旗下飞书接入摹客;上市公司万兴科技不仅孵化了Pixso,还并购了墨刀;金山办公也与创客贴达成了战略合作 。
不过,在谈及“中国版Figma”是否已经出现时,宋旭文认为还为时尚早 。
首先,国内产品成熟度和性能上和Figma还存在一定差距 。Figma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上已经沉淀和积累了很久,国内厂商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追赶 。
其次,国内对标产品的商业化能力远不及Figma 。价格策略是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国内创业公司以互联网流量思维来做用户增长的逻辑,期望烧钱涨流量再收费,是对PLG的误读 。创业公司需要借鉴Figma的定价策略,思考产品的roadmap,在用户增长的同时考虑到如何保证健康的付费转化率 。
03、“农村包围城市”将成破局之策“在当前环境下,国产软件何时能快速补位,其实是个伪命题 。”
宋旭文认为,这一方面取决于国内企业对于设计协同类软件的接受程度和付费意愿,另一方面则是国产软件本身的产品能力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不同,中国企业数字化水平还相对较低,企业管理层对于设计协同工具的认知还不够,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优秀产品的不断教育 。
蔡志森也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虽然存在企业数字化水平、版权意识、付费意识相对较低的挑战,但未来最终一定会是PLG的增长模式 。现在国内很多SaaS公司甚至变成了To KA,靠地推的方式来增长,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增长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口碑营销,吸引用户试用、产生裂变,再用产品力征服用户付费,最核心的还是产品和服务体验的打造,这才是客户增长的正确路径,也是中国新一代SaaS公司最需要花功夫的地方 。
对于创业者而言,目前中概股和港股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再加上整体的宏观环境,可以预见到,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将在未来保持谨慎的态度 。因此,宋旭文建议,当下创业者最紧迫的任务是韬光养晦,保证企业先生存下来,优化现金流的使用,避免铺张的投放和盲目的团队扩张,而是将资源专注在产品开发上 。
这其中,云计算是关键 。
之所以Figma能够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计算的发展红利 。不只设计协同类软件,“云化”也成为了传统工业软件摆脱种种桎梏、走向轻量化的重要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
传统的客户端软件虽然具有便利性,但算力不及云端服务器集群强大;传统软件可能一年一迭代,而云软件迭代甚至是以周为单位;此外,用户使用云工业软件建模也会更有知识沉淀、共享的价值,文档在线化也能够保护创作者资产 。
【人工智能|这条被欧美占据95%的赛道,中国该如何突围?】正是看中云工业软件的这些优势,达索、西门子、Autodesk等工业软件巨头纷纷布局 。不过,这些传统巨头一时难以甩掉历史包袱,AutoCAD、SolidWorks也都是仅仅开始了“云化” 。
因此,“云化”就成为了中国公司换道超车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