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SciTechDaily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丨王王,编辑丨蔓蔓周,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Terry Byland,45岁那年因为罕见遗传疾病失去了双眼视力 。在黑暗中度过了绝望无助的11年之后,2004年,Terry成为了科技公司Second Sight的仿生眼产品Argus I的首批测试者之一,进行了右眼球的植入 。11年后,Terry的左眼植入了第二代产品Argus II 。
作为全球第一个双眼都做了仿生眼植入的视障人士,Terry某种程度上担任着Second Sight产品代言人的角色 。许多年来,他接受媒体采访、参与行业会议,声情并茂地讲述Second Sight的产品如何给予自己第二次生命——当然,这的的确确是出于真心 。
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文章图片

图源:Shutterstock
然而,Terry重见光明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 。
随着Second Sight破产,Terry和其他超过350名视障人士的仿生眼陷入无人运维的境地,不久后即将变成身体内的一堆废铁,可怖的黑暗马上就要再次降临 。
01、伟大的技术和糟糕的公司1991年,电气工程师Robert Greenberg被邀请参与一个针对视网膜退行性患者的科研实验:手术人员把一根通电的细导线放在靠近患者视网膜的地方,病人“看”到了一个光点;放入两根导线,病人就“看”到两个光点 。这启发了Robert于1999年成立Second Sight 。
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文章图片

创始人Robert Greenberg,图源:IEEE Spectrum
Second Sight的仿生眼采用了相同的原理,它并不能治愈患者的疾病,而是使用眼镜上的微型摄像机获取图像,再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到视网膜,大脑就可以将这些电信号解读成光信号,让患者“看见”一些亮度不同的灰色阴影 。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有人可以分辨灯光亮暗,有人甚至可以玩扔飞镖 。
2002年,初代产品Argus I开始临床测试 。为了给Terry Byland等患者植入一只有16个电极的仿生眼,一台手术需要4个外科医生忙碌8个小时 。临床测试成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Argus I没有商业化 。
2007年,有60个电极的Argus II通过了临床测试,并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了欧洲CE和美国FDA的批准,正式推向市场 。商业版的Argus II手术时间缩短到4小时,也列入多项保险项目,尽管手术和维护总价高达50万美元,还是有超过350人接受了植入 。
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文章图片

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文章图片

前沿科技|我,植入了一颗仿真眼球,可制造它的公司倒闭了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