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蝙蝠侠不吃爆米花( 三 )


帕丁森其实很快就通过了试镜,没像通常情况下出演著名人物那样试上几十次,但当消息提前泄漏时,他还是觉得“怒火中烧”,并称那天“整个团队都慌了”,这是来自蝙蝠侠影响力的压力 。来自全网的反对声如期而至,帕丁森打趣应对媒体:“这些比我预期的刻薄程度低多了 。当你处在下风的时候,事情就会有趣起来,反正期待没那么高 。”
自诩超级粉丝的帕丁森对蝙蝠侠有种特别解读,他认为蝙蝠侠不是超级英雄,甚至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是一个存在缺陷的“复杂的人” 。无论正误,这份理解被他带入了《新蝙蝠侠》的表演中 。
据导演自述,《新蝙蝠侠》的灵感还来自《唐人街》《出租车司机》等黑色电影,以及科特·柯本、涅槃乐队等摇滚明星,这些都远离漫画世界,与现实有更密切的关联 。要实现完整的自我表达,影片注定无法放在科幻背景里,甚至需要回溯至蝙蝠侠另一个古早人设——“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 。
美漫“一哥”拒绝娱乐化蝙蝠侠最早是以侦探形象“出道”的,DC(Detective Comics)顾名思义,公司主刊是一份名为《侦探漫画》的杂志,主打间谍、侦探、冒险等题材 。
1938年,两个来自俄亥俄州的年轻人创造了美漫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凭此创意每周能挣800美元 。1939年某周五,出版社编辑找到漫画家鲍勃·凯恩,问能否画出另一位超级英雄,凯恩表示,为了这笔钱周一就能交稿 。
不过凯恩的初稿更像后来的罗宾,“蝙蝠侠”是一个身穿红色紧身衣、戴着窄小眼罩、背后有副翅膀的角色 。比尔·芬格赋予了他灵魂:将衣服涂黑更像夜行生物,面具罩住整个头、加上尖耳朵既更像角色名,也能震慑罪犯,翅膀明显不实用,改成边缘圆齿的斗篷,晚上活动时会在他背后飞舞……
投稿|蝙蝠侠不吃爆米花
文章图片

投稿|蝙蝠侠不吃爆米花
文章图片

《侦探漫画》第27期的《化工集团案》里,蝙蝠侠登场了,这篇漫画一共只有6页,讲戈登局长带年轻名流布鲁斯·韦恩去侦破一起谋杀案,锁定三个嫌疑人后,韦恩开始以蝙蝠侠的身份独自展开调查,最后无辜的嫌疑人被救出,凶手则被蝙蝠侠打入化学溶剂池而死 。
不难看出,早期的蝙蝠侠走的是美式硬汉派侦探路线,侧重追查线索、抓捕凶手,虽然不算本格推理,但和后来的“超级英雄”形象差距较大 。这种风格并没有持续太久,40年代初“神奇小子”罗宾出现,和蝙蝠侠形成了类似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关系,同时也“软化”了蝙蝠侠铁血硬汉的形象,让他有了父亲般温柔的一面 。此外,DC开始让蝙蝠侠和超人联动,并在1941年推出专刊《世界最佳拍档漫画》连载两人的合作事迹 。
此后40年时间里,美漫历经战争影响、审查改革等现实风波,从所谓的“黄金时期”进入“白银时期”再到“青铜时期” 。期间蝙蝠侠的世界观在不断完善,比如70年代引入了阿卡姆疯人院,关押蝙蝠侠所抓捕的邪恶罪犯 。另一方面其故事风格变得摇摆不定,50年代后期有一波科幻热潮,蝙蝠侠漫画里便加入了外星人、时间旅行、魔法等乱七八糟的幻想元素,60年代DC打造了“正义联盟”,蝙蝠侠作为初创“三巨头”之一(另两位是超人和神奇女侠),开始和众多超级英雄一起组队抗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