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奶茶卷到美国,卷入TikTok( 三 )
文章图片
鼎泰丰是美国米其林榜单中少见的高端中餐厅
罕见摘星的鼎泰丰连锁虽多,但孤掌难鸣,标准化严格服务绝佳的海底捞把火锅做出了花样,但在行家眼中并非中餐的胜利——火锅是再普遍不过的中餐文化标识之一了,光靠这一品类也无法等同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如果这都不能火,那中餐还能靠什么?靠大熊猫吗?此前,把熊猫作为品牌logo的美国中式快餐连锁Panda Express,启蒙了最早一批美国食客对中餐的认知,爆炒虾球、宫保鸡丁等菜名才开始拥有了匹敌左宗棠鸡和小笼包的地位 。但尝过的人都知道,它们不算地道的中餐 。价格定位上也是如此 。即使拥有了上百家门店,体量如此庞大,$13.99的套餐还比不上普通西餐厅一份意面的价格——为此,中餐的「廉价」帽子很难摘掉 。
但如今,走进装修精致,口味丰富的中国奶茶店,随手一拍就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大量转发和点赞,评论区一水儿「崇拜和艳羡」的口吻,会让人感觉中餐不再困于食物链的低层 。
在此背景下,奶茶的走红就像是在隐形的中西餐壁垒上打出了第一枪 。它代表着中国,或者说东亚某些时兴的新消费现象,正作为新Lifestyle潮流席卷至北美,也证明了东亚文化在全球潮流风向和审美体系中,具备了更高层级的流通地位 。
更直白一点说,这可能是东方文化开始略占上风的时代 。
这和曾经寿司、omasake文化在美国被奉若上宾有类似之处 。食物虽是有形产品,但也是无形资产,它超越了国家地域和历史背景而存在,更像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群体表达 。
一名在纽约经营奶茶店的店主告诉我,尽管目前中国的新茶饮升级让美国的奶茶业也开始「内卷」,但很多同行还是想要遵循中国奶茶的原本风格,不愿「迎合当地口味」为了销量做太多本土化的调整 。
他们在线下也碰面讨论过口味和配方和问题,这位店主说,「我们想让他们尝尝奶茶原本的口味,而不是搞一个美式新中(国茶)饮出来」 。所以这群奶茶从业者对美国主流食客摆出的姿态是:「请你们来了解奶茶吧,奶茶就是奶茶,它不应该做奇怪的改变」 。而亚裔群体对的奶茶口味和受欢迎度的自信,是与东方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上升并行而上的 。基于此,如果说此前奶茶的火热,还只是停留在美国亚裔群体内部逻辑自洽的生活方式,那当下这种出圈就是在一个更合适的节点下,以食物为隐秘路径,奶茶文化和亚裔群体走向主流文化的缓慢进发 。这背后有场隐形的Battle,是奶茶店主们对《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珍珠奶茶北美热潮」报道的不满 。该文把「珍珠奶茶」描述成一种奇怪的混合物,并认为这是奇异的饮茶风尚,有部分主流食客表示赞同但亚裔美国人强烈反对,随后纽约时报迫于争议道歉了 。
文章图片
居住于洛杉矶的消费者分析师Brandon L.认为,奶茶店老板们当然可以有自己的骄傲,摆出一副「其他人爱买不买」的样子 。因为即使奶茶没有破圈,美国主流食客们不创造任何购买,奶茶店们仍然可以仅靠亚裔消费者活下去 。
但TikTok不行,这几乎是个完全相反的例子 。在美国,亚裔群体百十年来都在努力向主流社会靠拢,渴望被主流文化接纳,这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那些充斥主流声音、白人用户更多的社交平台上,比如他们宁愿在TikTok、Instagram上闲逛,也不愿在Wechat更新一张朋友圈照片 。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物是政治也不是政治,是文化也不是文化 。它将略带戒备的双方,从微妙的抵抗转为有趣的尝鲜 。当界限分明的社群能因「喝奶茶」这件事而暂时放下偏见,这似乎也是一种消解冲突、弥合差异的方式 。但它一定是经济 。在商品化的扩散过程中,中国新茶饮在美国奏响了轰鸣号角,也将不同社群统一更沉溺的消费社会 。
推荐阅读
- 投稿|星巴克之父三度出山,舒尔茨来了中国市场买账吗?
- 投稿|疫情下的长三角外贸工厂:诡异繁荣的“订单陷阱”
- 投稿|营收净利同比均下跌,华米能否借“大健康”找到价值增长方法论?
- 投稿|国产电动汽车为何难出新“华为”?
- 投稿|国产手机厂商们想吃下“消费降级”的红利?
- 投稿|医保定价博弈:国产手术机器人站上紧要关口
- 投稿|硅光技术即将爆发
- 投稿|社交电商式微,农业能成为拼多多第二增长曲线吗?
- 投稿|拼多多告别青春期
- 投稿|中创新航上市在即:1.88亿专利侵权案“旧伤”是否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