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我在大厂拿股票:跌去7000万,但我看得开( 三 )


尤其是业务稳健的头部公司,公司基本面没变,股价大幅下跌主要是受政策变动所致,就更不担心了 。
其中一位大厂人半开玩笑地告诉Alex,“等个10年20年以后留给孩子,到时候总会涨回来的” 。
对他们来说,现金流充裕,刚性支出不依赖股票,损失的就只是账面上的数字 。
不过齐涵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尽管股票是公司给的,但在“现金+股票”的薪酬包体系下,股票下跌相当于薪资打折了,损失的还是自己的收入 。
不同的是,毕竟不是自有资金投资,所以心理创伤没那么大 。“如果是自己掏出100万积蓄买股票,突然跌到20万了,可能会特别肉疼” 。
齐涵和他身边的高管朋友在此次行情中,都损失了几百万元甚至更高,但一无贷款要还,二无其他投资渠道,大家都比较淡定,“所有人在公司里拿期权或股权时,都知道这个是有波动的,既可能翻一倍,也可能腰斩或者更低,多少是有心理预期的 。”
虽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但他们可能面临一些隐形损失 。
首当其冲的是Offer打折,如果现在跳槽,在谈新Offer时可能比较麻烦,比如原来100万的薪酬总包里,包含50万现金50万股票,现在股票跌到20万, 新东家Hr可能就只按70万作为涨薪基数 。
此外,还有一批人本来打算在高点择机售卖股票,拿个几百几千万元提前退休,甚至制定好了Fire规划,但遇到股票大幅缩水后,也只好再拼几年 。
享受过红利,不执着于财富毫无疑问,我们所讨论的这部分群体是一批职场精英群体,就收入水平而言,他们在中国也许能排进前1% 。
在职场打拼多年,他们的眼界和胸怀也相对开放,大多数从业经历在8-10年以上,也亲历或旁观过互联网周期的跌宕起伏,正因如此,他们的财富观也相对成熟理性 。
以阿里为例,在2014年上市之前,内部交易价格是20多美元/股,上市当天冲到90多美元,后来一路涨到300多美元,再遇到蚂蚁金服叫停上市等问题,一路下跌了一年多,到现在又回到原点附近 。
明亮的心态就是如此,在他看来,腾讯、阿里、美团只是回归到正常价值,“再说,现金和股票比例是大家自己选的,亏了怨不得人 。工作这么多年都很成熟,明白股票是浮云 。中概股虽然跌,总归还能换钱,而且美团现在股价150港元左右,比上市时候的72.9港元还是翻了一倍 。”
他认为,现在手上握有较多期权和股票的人,已经享受过互联网红利了,“不应该太贪心” 。
蚂蚁集团员工陶斌也有异曲同工的认知,尽管蚂蚁上市叫停,给他和同事带来的财富重创,可能比股票下跌更为惨烈,但他想得清楚,“本来就是纸上价值,能做出多少事才是人生成就” 。
他将视角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系统中,“从最高跌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那些人,手头可能还剩几百万几千万,但中国还有多少人,才刚脱离贫困线呢?!在互联网行业里,享受过高速成长红利的员工,不能光执着于个人财富,不问问社会价值几何 。”
陶斌观察到,在一轮轮的经济周期中,不少传统产业巨头甚至轰然倒下,比如房地产龙头玩家 。
而大量创业公司熬不过几年就被迫关停,不少创始人甚至因此身负巨额债务,“财富缩水甚至归零都正常” 。
最近,一位被称为“最悲情创业者”的创始人经历刷屏了网络,卖了4套房,创业12年,负债1亿,如今却无家可归艰难还债 。不止于她,在此之前,创办锤子的罗永浩、以及ofo创始人戴威都深陷债务泥潭 。
但放眼过去,国内大型互联网巨头,目前为止日子还能过得去,实属幸运,“经历过这一两年股市大跌、监管趋紧的洗礼,如果财富观念还没调过来,那就是没成长”,陶斌认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