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方正浩: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投资新视角( 四 )


  • 赛卓电子
赛卓电子是我们所投的一家工业传感器企业 。从投资到现在,虽然企业没有经历过太多轮融资,但发展的势头非常好,估值增长了近100倍 。赛卓电子主要做基于磁电的工业位置传感器芯片,包括为汽车提供各类的ABS凸轮轴和曲轴的传感器芯片,主要是测物体和物体之间的速度、位移、角度、距离的变化 。在工业领域,主要是测量电机的转速 。
投资赛卓电子的逻辑:首先,其做的霍尔传感器是全世界排名前三的传感器品类,而且下游在稳定增长,不仅在工业领域,而且在汽车领域的电子化趋势都比较明确 。二是领域的特点比较分散,每个下游应用市场除了汽车之外,市场规模只有一两亿,这种市场结构非常有利于创业公司和国外大厂竞争 。三是赛卓电子在行业里起步非常早,在客户应用、团队的搭配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投资效果不错 。
03 问答【投稿|方正浩: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投资新视角】Q1:工业机器人领域,您觉得是否还有投资机会,比如早中期或者中后期之类的项目?
A:我觉得机会肯定是在的,因为市场上自动化的需求确实比较强劲,现在如果再去投工业类的机器人,肯定也要符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就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做早期投资的话,首先可能重点要关注它是否具备多种技术融合和多场景相结合的特点,包括视觉、力学、决策和感知能力的融合,以及相对新的应用场景,如果结合这些特点可能会有一些机会 。觉得从投资人角度来讲,还是要平衡投资的估值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的匹配程度 。
Q2:多学科交叉为什么是行业的门槛,或者为什么能构建长期的护城河?
A:所谓的多学科交叉,并不是指这个学科本身一定是科学门类,它可能也是一个行业的knowhow,比如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减速器、控制器、驱动器这几个环节 。现在多数的新型机器人,主要是多种传感器融合,如果在前几年就投资,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因为本身除了需要掌握机器人的控制技术之外,还要对传感、算法有一些理解 。现在如果再去看机器人方向,那可能需要看一些非常纵深的行业应用 。比如我们投了一家公司,给生命科学、实验室行业提供机器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首先团队构成就比大部分机器人公司要复杂很多,有机器视觉的专家、机器人控制和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专家,同时公司还有一批化学家和药企人员,以及做医疗器械的员工 。为什么需要这些人?因为落地到生命科学或化学行业,要对客户的应用的方向实验流程,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否则做不出客户需要的产品 。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的复杂程度相当高,一旦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搭建起一个团队的难度就会提高 。
Q3:智能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建立的护城河,或者中后期公司的壁垒可能会是什么?
A:我觉得这些To B公司还是殊途同归的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解决方案类公司和工具类公司 。工具类公司的壁垒,一方面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因为不管是软件公司还是技术服务公司,都很难业务标准化 。如果企业发展到上亿的收入规模之后,还能够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且有不错的往外延伸的可能性,那么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并且和下游客户、行业生态的的结合程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
Q4: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软件CAD、CE和CIM,中国本土企业是否还有超越国外大厂的机会?可能的超越拐点会在什么契机、时点出现?
A:这几个方向我们其实关注挺久,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怎么投 。从投资角度来看,可能对这个事儿更悲观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设计和仿真类软件公司,大部分不是一个独立的软件公司,而中国的这类企业,在人才、数据的经验积累,相比国外的公司差距较大 。二是这个领域的行业生态比较恶劣,国外的大厂也意识到中国市场的现状,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买得起这些软件,所以他们在国内还放任盗版横行,导致国内的公司商业化的难度非常高 。我们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看好这个领域,一是研发周期和积累非常长;二是行业的生态非常恶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