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世间》导演、总制片人李路:若被现实裹挟,便创作不出新的气象( 二 )


但如果我们止步于此,仅仅把李路定义为一名好导演,估计他是不会赞同的 。
“我总讲,虽然我是导演科班出身的,但是我的第六或第七大职业才叫导演,我前面的title(头衔)都不是导演,你要只把我当导演就大错特错了……在读长江之前我就在做管理,我当年来长江就读,也不是以导演的身份来的,”李路解释道 。
这也是为什么,作为总制片人,他在剧组的管理方面也很得心应手:
《人世间》剧组巅峰期的演职人员达到了1000人,要管理好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其复杂程度无异于一家上市公司的CEO,但李路觉得这也算不上太大挑战 。
投稿|《人世间》导演、总制片人李路:若被现实裹挟,便创作不出新的气象
文章图片

?李路在片场
事实上,在执导电视剧之前,李路曾经担任多年南京电影制片厂生产副厂长和江苏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在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
2008年,李路又来到长江就读EMBA,向教授和同学们学习,将其他行业优秀的理念和创作模式带到影视行业去 。和他同期入读长江的,还有电影《长津湖》的出品人于冬 。
透过这样的人生轨迹我们也许不难理解,为什么李路能在每部戏中像一个站在台前的指挥家一样,左手的天平上承放理性,计算商业价值和回报率、管控生产流程;右手的掌心蕴藏感性,努力将艺术与真实的平衡推到极致 。
被誉为“心流之父”的心理学家米哈里曾在其著作《创造力》中提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性格往往是非常多元的,他们可以既内向又外向,既传统又保守,既专注又超脱,既感性又理性 。他们根据情境的需要自由切换,却不会感到内在的冲突 。
也许李路,正是这样的人 。
02 社会责任感是融在我们创作人员骨子里的李路不止一次提到他拍《人世间》的初衷:让衰老沉默的父辈们“说话”,对当下的社会实现某种“唤醒” 。
“现代人的感情淡薄了,邻里不相往来,亲戚不相走动,好友三两个 。高铁发达,通讯发达,想见面分分钟就见了,过去的好多情感就这样消失了,未来还会消失得更多 。但是我觉得情义还是要长留人间,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最重要的东西,”李路解释说 。
《人世间》横跨三、四代人的故事,其中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刻画细腻真实,使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
春节期间,正是这部剧让无数家庭重回客厅,几代人一起追剧、重温父辈的故事 。
投稿|《人世间》导演、总制片人李路:若被现实裹挟,便创作不出新的气象
文章图片

这种文化现象的打造和文化价值的传递,是李路在快速变化的影视行业蛰伏三年多的成果 。
近年来,随着疫情冲击、投资趋于理性、电视观众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有人称影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
但即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李路依然能够沉住气“慢工出细活”,花三年的时间打磨《人世间》的剧本 。
对他来说,社会价值、责任感不是每天挂在嘴边反复喊的,而是用作品真真切切地体现出来的:
我觉得《人世间》会起到黏合剂的功效,所以社会功效我觉得都是融在我们创作人员骨子里的,我们有这种担当 。
投稿|《人世间》导演、总制片人李路:若被现实裹挟,便创作不出新的气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