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3D视觉风云再起,谁会是新“四小龙”?( 二 )


文章图片

在3D视觉领域,实验室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产业和消费领域应用则较晚 。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是入局较早的企业,2009年E3游戏展上,微软配合Xbox 360主机发布了第一代基于结构光技术的3D视觉感知产品Kinect深度摄像头,用于捕捉三维空间中人体的运动,实现通过体态的人机交互 。英特尔则于2013发布基于结构光技术的产品RealSense,用于实现手势识别、面部分析、背景移除及3D扫描等功能 。
苹果2013年通过收购PrimeSense,成为继微软、英特尔之后第三家量产消费级3D结构光深度传感器的企业,并在2017年将其搭载于iPhone X及后续系列大规模走量,推动了3D结构光行业的发展 。
国内3D视觉领域的创业公司,其实在苹果发布iPhone X之前也已经有所进展 。比如创立于2013年的奥比中光,早在2015年已经完成Astra、Astra Pro、Astra mini等系列3D深度摄像头量产,并在2016年获得联发科的战略入股,成为全球第四家可以量产消费级3D结构光深度摄像传感器的厂商 。
2018年,三维人脸解锁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各家企业通过相关硬件搭配各自不同的AI点阵模型算法、容错算法、自校准算法等,以尽可能提高识别准确率 。
如2018年5月发布、宣称是国产首部搭载前置结构光镜头手机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采用的就是初创企业螳螂慧视提供的方案 。
2018年6月发布的OPPO FIND X,其3D结构光硬件采用奥比中光方案,算法采用旷视FACE++,通过投射1.5万个散斑来构建3D面部模型,宣称是安卓阵营首个3D结构光技术接近苹果XS的终端 。
2018年10月发布的华为 MATE20 Pro,则使用自主研发的软硬件方案,采用和苹果同样的VCSEL光原理、具备同样的散斑投射数量(3万),宣称误识别率不高于百万分之一,能够配合多维度用户使用场景如3D建模等 。
而从2013年奥比中光创立到2018年国内旗舰手机大量采用3D视觉方案的5年间,据统计国内有30家以上的3D视觉领域企业相继创业,如螳螂慧视、光鉴科技、灵明光子等 。前不久登陆科创板的格灵深瞳,也同样专注于三维计算机视觉技术 。
据普华有策数据,2019年全球 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且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达到150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 。
有趣的是,2018年3D结构光风潮之后,近两年国内旗舰手机,如小米11Ultra、小米12Pro,vivo X70系列,OPPO Find X5 系列等,都没有采用3D结构光的人脸识别技术 。
3D视觉技术,依然在工业领域持续耕耘 。在消费领域,苹果带来短暂火爆之后,3D视觉似乎依然缺席消费级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仅在扫地机器人等少数领域应用 。
第二波3D视觉创业潮:瞄准汽车与工业从2013年到iPhone X发布前后,堪称国内第一波3D视觉创业潮 。2021年至今,无论是看融资还是看落地场景,第二波3D视觉创业潮正在发生 。
据亿欧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第一季度,3D视觉领域发生融资就超过10起 。而2021年上半年3D视觉领域融资事件一共也才14起,3D视觉领域的融资频次和密度同比显著增高 。
智能硬件|3D视觉风云再起,谁会是新“四小龙”?
文章图片

2021年,也有图漾科技,宝链智能、赛那德、埃瓦科技、视比特机器人、视海芯图、灵西机器人等众多3D视觉企业获得融资,梅卡曼德机器人甚至获得近10亿元C轮融资 。
从融资企业名称也能简单看出,消费领域并不是3D视觉技术的主阵地 。但在更多工业、产业、物联网等领域,3D视觉技术已经在落地商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