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中概股倍思亲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概股|中概股倍思亲】文丨财经新知Pro,作者丨马戎,编辑丨月见从去年7月滴滴APP被强制下架后,CEO程维和总裁柳青便在社交媒体销声匿迹,用户只能看到官方账号一则则辟谣消息 。
这显然无法消解投资者亏损的酸楚 。从赴美IPO开始,滴滴便深陷市值蒸发的泥沼 。截至3月14日,滴滴市值为85亿美元,相较市值高点,约700亿美元市值在资本市场的怀疑中消失 。在去年12月,滴滴通过官方微博放出美股退市、港股上市消息,但被传出审核遇阻,并使股价再度暴跌17% 。
在这场中概股历史性的寒潮中,滴滴仅是注脚之一 。随着国内反垄断进程与美国政府的怀疑情绪叠加,中概股正在失去增长魔力 。在中概股的黄金岁月里,赴美上市的企业寄希望于对标美国成熟的上市公司估值,并为背后的VC、PE博取更大套利空间,如今,整套逻辑正在受到冲击,面对不断坍缩的市值,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开始思考自身的增长方向 。
01、谁在压制中概股?转折出现在2021年初,随着美国SEC发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落地,连续三年未能提交审计底稿等相应报告的外国上市公司可能面临摘牌,这导致美股市场的互联网中概股大幅下挫,并很快蔓延至港股市场 。
但这显然不是中概股漫长黑暗的唯一原因 。
从2020年10月股价高点到今年3月17日,阿里巴巴损失了68.35%的市值,美团等其它中概股的表现大体相当,同范畴内腾讯的市值损失则在50%左右 。在中概股暴跌之前,阿里巴巴曾是与腾讯并驾齐驱的巨头,但截至目前,腾讯市值几乎成为阿里巴巴的两倍 。
有机构观点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了这种表现 。在国内,二者都面临互联网反垄断的沉重压力,疫情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又同时击中了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和腾讯的广告业务 。
随着去年12月2日,美国SEC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最终规定,中概股再度发生集体下挫 。这意味着中概股更大范畴的金融脱钩 。此外,中概股整体面临俄乌冲突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转变 。
但二者也有不少区别 。
1、阿里巴巴为美股+港股两地上市结构,而腾讯仅在港股上市 。美股市场的监管趋严将使阿里巴巴丧失重要的融资市场,而对腾讯的冲击更小 。尽管从中概股整体看,二次上市已经使大量成交量从美股转移至港股市场 。但对阿里巴巴来说,美股市场仍然贡献了其主要流动性 。一旦退出美股市场,阿里巴巴将面临广泛的流动性冲击 。
2、阿里巴巴在反垄断浪潮中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 。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使阿里巴巴失去了在金融服务业务的想象力 。相比之下,腾讯的利空更多体现在游戏版号推迟发放,网络广告市场遇冷等领域 。这意味着市场仍有缓和的较大可能 。
3、相比腾讯,阿里巴巴面临更严峻的存量危机 。尽管面临社交流量的见顶,但腾讯在主赛道中缺少竞争者 。而随着互联网流量的见顶,以及二选一被禁止,阿里巴巴不得不开辟传统电商以外的第二战场,并形成淘特、淘菜菜、菜鸟物流、高德地图的增量矩阵 。
而快手、抖音正在借流量红利快速切分电商蛋糕 。从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看,阿里巴巴包含商誉减值在内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达到75% 。
对中概股群体来说,腾讯和阿里巴巴囊括了中概股寒潮的内因和外因 。在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在内部,业绩增速放缓使中概股从扩张转向求稳 。尽管业务的根本逻辑没有转变,但在不少投资者眼中,中概股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
推荐阅读
- 看财报|京东健康2021年营收增速小幅放缓,咨询量几乎翻倍增长丨看财报
- 投稿|中概股抄底“自救”
- 投稿|中概股缺的不仅是审计底稿
- 科股早知道|钛媒体科股早知道:全球库存持续减少,国家严控新增产能,这一资源吨利润再次逼近历史峰值;该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市场规模有望翻倍
- 资本|3倍工资挖人,应届生拿百万年薪,造车新势力为了抢“算法人”拼了
- 投稿|中概股「弃儿」:136家公司市值跌破1亿美元
- 零售|【零售流通周报】裁员潮席卷而来,涉京喜拼拼、滴滴货运等;美团、拼多多发布2021年度业绩;阿里启动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回购
- 股票|中概股起伏不定,手持股票的大厂人:“麻了”
- 投稿|微博预摘牌,中概股情绪稳定
- 投稿|中概股崩溃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