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专访芝大何川教授:科研追求上书架上货架,转化要有“绝活”( 四 )


“没有表观遗传学,就不用谈人的复杂性”
回到科研本身,何川团队近10年来在表观遗传学领域成绩斐然,他是RNA表观遗传学这个全新研究领域的发起人之一 。
谈到表观遗传学,必须提到该领域里程碑式的1996年 。这一年,《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当年刊发了多项关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成果 。其中,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生物学家C David Allis教授最先鉴定到单细胞真核生物四膜虫中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还确认了组蛋白乙酰化和基因转录激活的相关性 。这一突破性发现首次证实细胞核核小体上的组蛋白不仅仅是用作染色质的骨架,组蛋白修饰还能够调节基因活性,这一发现标志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 。
在1996年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遗传密码DNA决定生命体的一切 。
何川的贡献之一在于提出RNA修饰也是具有可逆性的,并发现了首个去除RNA上N6-腺苷甲基化修饰(m6A)的蛋白酶 。2010年,何川应邀在《Nat. Chem. Bio.》杂志上首次提出了“RNA表观遗遗传学”这一新的概念 。何川团队还开发了DNA表观遗传学中DNA修饰碱基5-羟甲基胞嘧啶和5-醛基胞嘧啶等的检测和测序方法 。
深厚的化学背景让何川在生物领域的化学修饰研究方面似乎有着天然优势 。而为什么要做表观遗传学?何川表示,“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基因组里面只有大约1.5%是编码蛋白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不同蛋白数量比以前想的少,而人体每个细胞每个组织的多样和复杂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基因调控至关重要 。”想要揭开基因调控的神秘面纱,在何川看来,最复杂的就是表观遗传学,“它是基因调控一个重要的手段,而且很多情况下它可以遗传,而且受环境的影响 。”何川将表观遗传学视作鲜活生命的“支柱”,“没有表观遗传学,我们就不用谈这个人的复杂性了 。所以毫无疑问,它在基础科学和疾病上面都非常重要 。”
今年1月,何川及其合作团队在顶级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首次揭示了关于RNA的m6A甲基化修饰调控染色质状态和转录活性的重要机制,这不仅刷新了我们对m6A功能的认识,也为研究m6A作用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研究视角 。
“在最近的一两年里头,我们发现其实 RNA修饰它最大的一个方向可能也是染色体调控,今年1月的时候发表了这项工作,我想接下来5-10年世界范围会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来做这方面的工作,就是说有一个基因被调控的话,你可以有一个表观遗传学的DNA修饰或者组蛋白修饰,我们现在发现它旁边的RNA上面也有修饰可以调控、改变下游的基因表达 。”何川总结道,这就意味着RNA的表观遗传学在染色体调控上又加了一层,“而目前来讲,它的效应看上去跟以前大家知道的组蛋白或者DNA的修饰差不多,甚至还在某种情况下更显著 。”
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何川认为RNA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项基础机制研究,比较成熟的是在干细胞分化领域,而在癌症上做的人则更多一点 。“在干细胞分化上,我个人觉得在接下来几年有可能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会成为一个临床上的亮点 。”
【芝加哥大学|专访芝大何川教授:科研追求上书架上货架,转化要有“绝活”】不过,表观遗传学想要在临床上有所作为恐怕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表观遗传其实在十几年前的时候非常火,全世界每个大药厂都有这个方向,人人都在做,但是后来制药界的这个火就弱了甚至熄了,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基础和临床科研还没有做到那一步 。”他认为只有积累越多的基础科研,对于基因调控有更深一层的了解,科学家们才能够更精准地去看这件事儿 。何川认为属于表观遗传学的那把火现在又重新燃了起来,而这次会一直燃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