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专访芝大何川教授:科研追求上书架上货架,转化要有“绝活”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模式,而我们这个奖项也不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其目的是奖励原创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真正地改变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界 。”
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专访时,“RNA表观遗传学”发起人、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何川谈及国内首个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时,就像在讨论自己的一项仍处于进展中的科学试验,憧憬但又不乏客观 。何川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0轮值主席 。
芝加哥大学|专访芝大何川教授:科研追求上书架上货架,转化要有“绝活”
文章图片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0轮值主席、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何川 。
巧合的是,采访之前的数小时,国际上的另一科学“巨奖”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揭晓,“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之父”、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获得2021年突破奖的生命科学奖 。何川笑言,“卢煜明教授是我们给的第一届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得主,今天他拿到了科学突破奖,就是说我们的鉴赏力也是很好的,因为我们毕竟提前了4年 。”
何川出生在中国西部的贵州,1989年从凯里第一中学进入中科大应用化学系学习 。其于200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无机化学家Stephen J. Lippard教授 。在2年的博士后工作后,何川即受聘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并开展独立研究 。2008年,何川任副教授,2年时间后升为正教授,并于2014年成为讲席教授 。
48岁的何川在化学、生物多个不同的子领域间游刃有余,近年来的重心集中于表观遗传学研究,是“RNA表观遗传学”这个全新领域的发起人之一 。所谓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其研究范畴为生物体从基因型到表型之间存在着的复杂解读机制,最终目标在于揭开DNA序列解释不了的生命奥秘 。
为什么要研究表观遗传学?何川说,“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基因组里面只有大约1.5%是编码蛋白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不同蛋白数量比以前想的少,而人体每个细胞每个组织的多样和复杂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基因调控至关重要 。”
而就非常复杂的基因调控机制来说,何川认为,“相对来讲,最复杂的就是表观遗传学,它是基因调控一个重要的手段,而且很多情况下它可以遗传,且受环境影响 。”
何川在科学的前沿深耕多年了,他并不吝啬给予年轻科学家们一些建议 。“我现在很愿意跟国内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交谈,因为每个人都有冲劲有闯劲,我觉得有时候缺乏一点,就是有一些资深的PI能够稍微地帮他们调一下方向,提供一些建议,开拓一些新的思路 。”
“激励获奖人去做更好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国际认可”
未来科学大奖诞生于5年之前,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教授作为代表宣布正式成立 。
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
这项被誉为“中国版诺贝尔奖”的百万美元级别奖项在华人学者的心中意义非凡 。两年前,全职回到母校任教的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这样评价:“未来科学大奖是来自民间,是国家、政府奖励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有力补充,民间资本的介入,能使中国对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更加多元化 。”
著名化学家、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余金权教授则更为激动地表示,“任何一个奖,它的灵魂就是评审,不光是公正,关键还有它的准确性还有科学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