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专家解读化学诺奖:基因编辑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

10月7日 ,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女性科学家 , 表彰她们在“凭借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的贡献 。采访人员采访的多位中国科学家 , 均对两位获奖者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 认为她们缔造了“生物医学理论方法支撑实践应用”的一个经典范例 。
基因编辑|专家解读化学诺奖:基因编辑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
文章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子医学与生物诊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霍毅欣告诉采访人员 , 跟其他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名作”已经诞生数十年不同 , 这两位科学家虽然在学界早已为人所熟知 , 但她们的这项“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的成果却很新 , 首发于2012年 。“这项成果当时就引发了学界和行业界的关注 , 并迅速走向了应用领域 。”霍毅欣说 , 大约从2015年开始 , 基因编辑在应用领域开始高速发展 , 如今已经形成了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 吸引了大量的产业资本 。
实践证明 , 基因编辑无论是在疾病治疗、物种改良还是绿色生物制造领域都体现了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疾病治疗方面 , 如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过去很难获得治愈 , 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 , 通过基因编辑修饰 , 该疾病的治愈率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物种改良方面 , 国内外已有科学家对猪进行基因编辑 , 去除了猪体内所有的病毒 , 从而推动异种器官移植 。
“目前国内基因编辑的应用发展非常快 , 很多机构、企业已经能做到精准度要求很高的基因编辑和修饰工作 , 精细化改善物种品质 。”霍毅欣说 , 这方面尤其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 , 拥有广阔前景 。这些年霍毅欣也一直专注于以合成生物学手段构建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 。他说 , 过去很多物质的合成生产依赖于植物生长 , 速度慢、效率低 , 但通过对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基因改良 , 可以让它们也获得生产相同物质的能力 , 并且速度大大加快 。比如过去获取青蒿素 , 主要通过种植青蒿 , 然后分离提取青蒿素 ,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 也就是每年才能提取一次 。但如今 , 科学家利用基因改良过的酵母菌生产青蒿酸 , 1立方米的发酵罐 , 三四天时间就可以获得25公斤青蒿酸 , 这绝对是数量级意义的提升 。
霍毅欣也认为 , 基因编辑技术的确造福了人类 , 但应用过程中也要注意恪守边界 , 比如科学家反对用于生殖细胞 , 和不安全的生殖医学应用 , 基本的人类伦理不能突破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采访人员 张航
编辑 徐慧瑶
【基因编辑|专家解读化学诺奖:基因编辑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流程编辑 刘伟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