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糖|减糖风潮兴起,代糖行业的春天要来了吗?( 二 )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代糖已成大势,行业迎高速增长 。近些年大众对于健康要求的提升使得无糖及低糖的食品饮料广受欢迎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征收糖税,全球含糖食品及饮料行业变革将加速 。从各个代糖概念股业绩暴涨的趋势来看,背后是对其的赛道和成长性认同的回归 。
代糖成分遭受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最早做“无糖”的饮料巨头,还是新兴企业,其代糖产品在热销的同时,都曾因其代糖成分受到过质疑 。
据了解,虽然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早在1981年就批准在某些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并且许多研究机构探索十几年都没有找到阿斯巴甜的罪证,但由于被贴上“人工合成”的标签,美国部分消费者认为阿斯巴甜具有引发癌症、焦虑、苯酮尿症等潜在风险 。
2009年,委内瑞拉宣布停售可口可乐零度可乐,原因是有消息称该产品当中用阿巴斯甜等取代了糖分,这可能会导致偏头疼甚至是致癌 。一时间,可口可乐“致癌”的声音四起,消费者也对阿斯巴甜敬而远之 。当时,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在声明中称,“提供给消费者的饮料是安全可靠的,包括零度可口可乐在内的所有产品,均是安全的,完全符合中国政府有关健康及食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
随后,我国原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事回应称,按规定,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 。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被全球近100个国家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素和增味剂,一些国家批准使用已超过20年 。对于国内外已开展风险评估并有权威结论的物质,卫生部不再对其开展重复的风险评估 。
近几年,阿斯巴甜事件告一段落,赤藓糖醇又引起了质疑 。此前有机构测评了18种饮料标称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元气森林一款白桃味无糖饮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当于4块方糖 。之后该机构解释,测评是按照产品包装上标注的3.8g/100ml碳水化合物相对应的方糖进行了折算 。实际上,这款产品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不参与人体糖代谢的,能量系数为0 kJ/g 。
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表示,人造甜味剂毕竟从未出现在自然环境中,对于人类的生理、膳食、肠道微生物系统都还很新,关于其安全性、人体代谢过程都还没有系统的科学研究 。目前允许添加的部分人造甜味剂,是在一定统计样本和某个概率之下的理论安全值,科学家之间对此的争论都从未停止,甚至各国政府关于什么是安全人造甜味剂的界定也各不相同,时有调整 。
行业前景有待观察
对于代糖行业来讲,未来前景众说纷纭 。虽然减糖是饮料行业的大趋势,也是消费者的追求,但业内人士依然认为,含糖饮料不会被代替,未来饮料行业可能会成为含糖、代糖、无糖饮料三足鼎立的态势 。
新京报采访人员在超市发现,除了代糖饮料外,还有一类不添加任何糖分、也不含有甜味的无糖饮料,即原茶类产品 。例如,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产品,就是用茶叶本身制作,配料表包括水、红茶、维生素C、碳酸氢钠,并没有任何糖类的添加剂 。与东方树叶这种纯茶类产品类似的还有统一企业旗下的茶里王、三得利乌龙茶饮料等 。
据了解,在农夫山泉内部,一直把东方树叶称为“天花板”类的产品 。在业内看来,东方树叶确实是一款超前了至少5年的产品 。2010年,无糖茶在中国几乎没有市场,但农夫山泉早早布局了这个细分品类,并在最近两年获得了30%以上的复合年增长 。
营销专家路胜贞对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有的人工类代糖,其口感上虽然有甜味,但味道仍然不如蔗糖,代糖行业虽一直有条不紊前进,效果却不好 。可以看到如保龄宝、金禾实业等股价暴涨,但资本市场只能反映一时的情况,不代表趋势 。“代糖我觉得有一定空间,但也只是一定范围内,含糖饮料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可能是三类饮料三足鼎立的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