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对话精神卫生专家: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社区、家庭不可缺席( 二 )
新京报:现在管理的难点在哪里?
朱庆生:患者服药依从性、家庭参与度、专业人才数量这三个方面有些欠缺 。
精神疾病的特点在于 , 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 , 也不按时吃药 , 有的会藏药 。今年 , 我们依托北京安定医院 , 推广血药浓度检测 , 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 此外 , 长效针剂的使用 , 也能缓解一些类似的问题 , 一个月一针 , 在保证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后 , 还可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目前朝阳区已经有数十位患者在免费使用长效针剂进行规范化治疗 。
家庭对患者的治疗管理目前是不够的 , 我们希望下一步通过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 , 让管理医生可以掌握到患者居家的情况 , 也可以通过开发游戏等方式 , 让患者在家里接受一些治疗 。
另外 , 精神专科的医生、护士、辅助人员的数量都是不足的 。专业人才资源的配置 , 有赖于政策导向的推动 。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 , 围绕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组织比较少 。朝阳区一些社区也在不断完善这一部分 , 譬如组织患者们结成伙伴、组织社工等提供服务 。
未来要更关注老年人及亚健康群体
新京报:未来还有哪些需要着力的地方?
朱庆生:有一些群体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 比如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 。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 , 他们的生活照料、心理陪伴问题如何解决?除了子女的照顾 , 同时社会的支持也很重要 , 要让这部分人群有社区可以依赖、有团体可以加入、有活动可以参与 , 不能独自闷在家里 , 越闷越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
还有亚健康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争取能让健康人少向亚健康去转化 , 少让亚健康的人向疾病状态去转化 。
新京报:针对亚健康群体的心理服务 , 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朱庆生:朝阳区常住人口有300多万 , 我们希望能提供全程的心理健康管理 。我们已经开始了核心心理服务能力的建设 , 这支队伍由三部分组成 , 核心团队是专科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 , 第二部分是从事于精神科相关工作的外周团队 , 第三部分是社区团队 , 比如居委会人员、民警、志愿者等等 。这三类人我们已经组织起来了 , 下一步会通过不断的培训去提升能力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戴轩
【精神疾病|对话精神卫生专家: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社区、家庭不可缺席】编辑 张畅
推荐阅读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夜间上海精卫中心月饼火了,院方:仅限内购切勿去医院买
- 骨肉瘤|“人死了会去哪?” 15岁男孩患骨肉瘤去世,他和父母的对话让人泪崩
- 新冠|华人新冠病死率高出其他人种74.3%?“医学界”独家对话论文作者
- 原发性高血压|【仲景名医对话】张磊:血压一直高,突然变正常是好事?可能更危险!
- 厌食症|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潜伏在疯狂减肥的人身后!
- 骨肉瘤|“人死了会去哪?” 15岁男孩患骨肉瘤去世,他和父母的对话让人泪崩!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对话肿瘤学者:公众对黑色素瘤认知缺乏,诊疗亟需中国数据
- 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你觉得这4种癖好好,其实属于精神疾病
- 护士|独家对话|从护士到院士,这位广东护士如何“逆袭”?
- 胸外科|胸外科大咖齐聚济南 展开“肺”常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