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听力损失也需要自我管理?是的,这关乎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有听力损失的人,只要戴上助听器,就能马上听见、听清声音吗?听损患者是否也需要像其他慢性病患者一样进行自我管理呢?自我管理能力和助听器满意度有关系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助听器与助听器用户自我效能以及认知之间的关系 。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探讨:在有助听器使用经验的双耳助听器使用者中,自我报告的听力损失自我管理与助听器的效益与满意度之间是否有关系 。
什么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定义是,用于管理慢性病对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影响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干预措施的使用和管理2. 保持身体和情绪的健康3. 监测并应对病情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的变化4. 信息、资源和支持的寻求5. 在临床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把这个使用场景转为听力保健时,这些技能有些适用,有些则不适用 。
听力保健的自我管理分为三种 。
首先是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 。
第二是了解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指针对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以及可以选择的干预方案 。同时还要考虑个人如何与环境互动,以优化个人的听觉能力 。
第三则是日常生活中控制听力损失对社会和情绪的影响 。这里指的是一个人在情绪和社会层面上如何应对听力损失 。
自我管理有什么用?
自我管理与治疗效果有关,以下是一些受影响的因素:
(1)血糖和血压的控制(2)慢性病的日常需求(3)健康困扰的自我报告(3)更大的力量感、希望和动力(4)自我报告的总体健康状况更好
听力损失的自我管理是否与助听器的效果有关?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研究人员开始考虑,听力损失的自我管理是否与助听器的效果有关 。
APHAB是一份具有24个项目的问卷,被试者对他们在日常情况下遇到的听觉困难程度进行评分 。APHAB问卷还有四个字量表,涉及交流的难易程度、背景噪音、混响和对声音的厌恶程度 。
另外,为了测量助听器的满意度,学者们采用了日常生活助听器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 SADL) 。SADL是一份具有15个项目的问卷,也有四个字量表 。问卷包括了助听器的积极效果、服务和成本、负面效果和个人反映 。
对于评估自我管理能力的部分,研究采用了问卷与访谈搭配的方式,受访者对自己的听力损失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 。然后,面试者会对每个项目进行跟进一些问题,并对受访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 。
经过分析后发现,Partners in Health Scale的量表结果主要分三大领域:知识、行动和社会心理行为 。
知识领域指的是听障者对自己的听力损失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该类型听力损失有哪些恰当的治疗方法的了解 。
行动领域,包括看医生,遵守医嘱和坚持治疗,以及在与医生的决策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监测和解决问题等 。例如,访谈中会问到,有没有什么事情妨碍您去参加听力师的预约 。
第三个领域是社会心理行为 。这里指听障者在情绪健康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应对能力 。
在Partners in Health Scale的量表中,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我管理我的听力损失的影响和我对听力损失的感觉 。面试者会追问,你的听力损失是否让你沮丧过?此量表分数越高,说明应对听力损失的能力越强,自我管理能力越完善 。
此研究招募了37名年龄在52岁至83岁之间,双耳长期听损的耳背式助听器使用者 。所有人每天佩戴助听器的时间都超过4小时,其中大部分超过8小时 。
研究结果发现,自我管理的知识领域与助听器的效益和满意度之间没有关系 。因此,可以理解为听障者无法应用这些知识从助听器中获得更多的满意度 。而且,年龄和知识领域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年纪大的人在知识领域往往表现出较低的自我管理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