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 七 )


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是临床上显微重建外科的一大难题 。对于短距离的神经缺损可采用端-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而对于长距离的神经缺损则需进行神经移植 。
其中,自体神经移植是临床上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其存在供体来源缺乏、造成供体部位二次损伤或导致供体部位神经感觉功能丧失等缺点;异体神经移植供体来源较广泛,但具有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 。
随着组织工程学这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组织学和工程学原理及方法制备神经导管代替自体神经进行神经移植,以达到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及功能重建的目的 。(资料来源:罗丽花等,周围神经导管研究与进展)
2. 神经导管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欧美已开始普及神经修复导管(又称神经修复套接管)的治疗方法,我国国内由于上市产品较少且价格昂贵,目前主要以“自体神经移植”、“异体神经移植”的方法治疗 。
目前主要神经导管情况如下:
图:神经导管产品情况
创伤|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
文章图片


六.创伤修复领域主要公司汇总
1. 创伤修复领域上市公司(含新三板)
目前国内市场创伤修复生物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有广州冠昊生物(300238)、烟台正海生物(300653)、上海昊海生物(688366)、中国再生医学(8158.HK)等 。另外也有一批企业挂牌新三板,主要企业如下:
创伤|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
文章图片


2. 创伤修复领域主要投资标的汇总
生物医用材料一直是近年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行业内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部分公司也获得多轮资本的投资 。
由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审批门槛,大部分公司项目产品从研发、注册到上市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多数创业公司需要多轮的资本注入来维持较长的产品开发与上市周期 。反过来,这也成为了获得先发机会公司的竞争优势,后续追赶企业也需要付出同样的资本与时间成本,这也造成部分规模不大但处于成长阶段的项目估值较高 。
近年来创伤修复领域的主要投资标的整理如下:
图:国内创伤修复领域主要投资标的情况
创伤|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
文章图片


七.投资建议总结
(一)创伤修复行业特点总结
1. 行业市场空间大,具备足够市场潜力
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患者数高达6200万人次,其中致死人数达70~80万,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500万 。创伤修复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
2. 产品种类繁多,形态和功能复杂多样
创伤修复材料有很多品种,其中生物材料类就有上百种,1800余种制品 。国内已发出60多个生物品种,400多种制品 。行业可划分出多个细分领域,厂商需要专注某个细分领域,更需要产品线丰富才能发展壮大 。
3. 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极高
创伤修复材料在满足组织修复、替换等治疗功能的同时,必须保证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无病毒传播风险、合适的降解时间与材料强度、使用便利性等各种条件,对产品的研发、加工及制备工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
此类产品一般为三类,注册周期3-5年甚至更长,产品从开发到上市需要很高的时间成本 。
4. 政策对行业影响非常大
政策的主旋律是限价控费及进口替代 。
限价控费:耗材取消加成、医院严控耗占比、带量采购、阳光挂网采购、医用耗材编码、按病种付费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于医用耗材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同质化的产品医院的招标控制非常严格,甚至不准许新的品牌招标入院,而由于耗材费用的控制,医院使用量大的产品降价压力极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