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理想汽车回港上市,靠什么撑起估值?( 三 )
不仅补贴在下滑,政策包容度也在下降 。北京市最新规定显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潜在购买者必须参加摇号获得购牌许可;2021年初,上海市宣布从2023年1月开始不再给增程式电动汽车绿牌 。
因此,单一车型带来收入不确定性,和政策收紧的风险,都让理想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多条产品线的研发和铺设 。
理想在招股书中对此已经有应对计划 。据招股书显示,理想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此时是引入高压纯电动平台和高压纯电动车型的好时机 。截至2021年3月31日,理想在研发上已经投入了1633名员工 。
研发和新生产线铺设又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更让理想在短期内无法看到盈利的希望 。对于2021年Q1的亏损,理想将此归于研发与营销费用的增加,预计在2021年全年,理想的亏损还会持续增大 。
3、理想有“第二增长曲线”吗?造车新势力能否开辟出卖车以外的营收业务?这不是没可能,但是很难 。
从特斯拉的财报可以看出,除了卖车以外的营收业务越来越多(除了炒比特币和卖碳积分),其服务类的收入已经占到总营收的8.25%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的模式是——汽车尽可能多的让利来提高市场销售量,等市场铺开后通过软件付费和订阅自动驾驶服务来提高利润增长 。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也在积极探索卖车以外的生意 。财报显示,2021年的一季度,理想汽车在服务收入上增长了1亿元 。
理想汽车招股书对此也有相关表述,理想目前开发了自研的自动驾驶数据平台(未来模式或与特斯拉一样以订阅服务形式出现),自动驾驶数据平台通过收集用户驾驶数据,并上传至云数据库,数据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审核及分析,从而优化自动驾驶体验 。
然而,若仔细分析理想汽车的这一业务,或许不那么靠谱 。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软硬件主要来自国外,比如系统是基于谷歌的安卓系统,智能驾驶仓是创达和德赛西威供应,受制于国际关系复杂化,软件和零部件的供应有不小的风险性 。另外,理想汽车的研发团队也尚且较弱,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已经达6000人(年底扩充到1万人),而理想研发人员只有1633人 。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监管机构也正在收紧对用户数据的收集行为,特斯拉也因为收集用户数据屡屡被质疑侵犯用户隐私,理想汽车采集的行驶数据“怎么用才不违规”是亟需衡量的问题 。
此外,如果企业能降低成本,是否也属于变相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特斯拉在今年二季报刚刚宣布靠卖车营收大幅增长了,这其中就有在上海开设工厂后,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功劳 。
7月27日,特斯拉宣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了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98%,净利润为11.7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29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42亿美元,同期增长998% 。这背后是上海工厂投产后,本地采购比例增至40%,将生产成本大大压缩 。
与之相应的是,特斯拉主力车型一再降价,特别是中型SUV Model Y价格先降14万元,再降7.19万元 。这对理想这样在售同类别车型的企业来说,不是好消息 。
理想汽车与其他家造车新势力最大的不同在于,小鹏、蔚来大多是采用代工模式,而理想是自建工厂 。自建工厂在前期会投资更多,但是随着流水线铺设完毕和产量提升,成本会大大摊薄,而且在协同调度上比代工更加灵活 。参照特斯拉的本土自建工厂,理想应该会在此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现在的销售费用,也就是产品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过高,不太像自建工厂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自建工厂形成的“重资产派”,无法实现短期内降低成本,这也是人们对理想产生质疑情绪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充电站|华为充电站汽车分时充电专利公布
- 新能源汽车|iPhone 13依然卖爆,但生产iPhone的中国厂商没喝到多少汤
- 汽车|到底啥叫“ESG”,为何汽车圈都在高举“ESG”大旗?
- 投稿|新能源汽车北上
- 戴尔|戴尔推出SB522A纤薄音棒;小鹏汽车回应网传某高管年薪4.35亿
- 宽频|驯龙高手正式登场!K50电竞版发布,这才是米粉的“理想型”
- 智能汽车|ODM造车,立讯精密能否奇袭?
- 奇瑞|联合立讯精密,奇瑞想做汽车代工的富士康?
- 晨报|【钛晨报】叮咚买菜2021年营收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英特尔确认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半导体;消息称合众汽车启动赴港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