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关于“治愈糖尿病”有什么新进展吗?《自然》糖尿病新研究获重大突破
如果以第一次治疗糖尿病患者作为时间点,那么2021年就是胰岛素诞生的第99年,百年前的天才灵感、恩恩怨怨,都已经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传奇故事 。
不过凭借发现胰岛素的功绩获得诺贝尔奖的弗雷德里克·班廷,在接受诺奖时就说,胰岛素并不能治愈糖尿病,治疗的只是糖尿病的症状 。一百年快过去了,“治愈糖尿病”有什么新进展吗?
在最新一期《自然》上,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抑制胰岛β细胞上一种名为Inceptor的分子,就能恢复这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它们增殖并产生更多胰岛素,从而有助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治疗[1] 。
文章图片
班廷说胰岛素治标不治本,其实这么多年来的一代代其它降糖药们,也一样不能解决糖尿病最关键的问题——胰岛β细胞的功能缺陷或破坏,只能是通过加速对身体器官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变相达到降糖的目标 。
想要通过药物治疗,实现逆转糖尿病的伟大目标,就必须要确定调控胰岛β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 。已经有大量研究显示,胰岛素本身就能显著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增殖[2],但胰岛β细胞能不能“自产自用”胰岛素,却一直没有被弄清 。
假如在正常人体内,胰岛β细胞确实不会被胰岛素引发自分泌效应,那就意味着胰岛β细胞内存在某种“屏蔽”胰岛素的机制 。重新打开这个开关,或许就是逆转糖尿病的关键,这也是德国科学家们的切入点 。
研究团队分析了小鼠胚胎期细胞,寻找在胰岛发育成熟、产生大量β细胞的关键期表达水平较高的基因,从而找到了本次研究的主角Inceptor,当然这个名字是研究团队给的简称,它的全名暂定为“胰岛素抑制性受体” 。
文章图片
敲除小鼠全身的Inceptor基因后,小鼠的血糖水平会大幅下降,甚至低到危及生命,需要注射葡萄糖来救命的程度,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胰岛素,对胰岛的观察也证实胰岛体积明显增大,β细胞数量增多 。
基因层面的分析也显示在敲除Inceptor后,胰岛β细胞内由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调控的PI3K-AKT等下游信号通路明显被激活,遮蔽这些细胞的屏障消失了 。而特异性敲除胰岛β细胞的Inceptor基因,也能有相似的效果 。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Inceptor之所以能阻止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是因为它能激活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使胰岛β细胞将表面的胰岛素和IGF1受体吞进细胞,这样胰岛素被分泌出来,就找不到胰岛β细胞表面的作用位点了 。
文章图片
由于这些受体被吞入细胞内,不仅胰岛β细胞的自分泌作用不会被激活,就连其它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旁分泌作用实现影响也做不到了,这样就可能导致2性糖尿病中常见的“胰岛素抵抗” 。
而使用特定单抗阻断这一内吞过程,就能恢复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重新让胰岛健康起来,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这对于1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都是相当有用的思路 。
用《自然》配发社论里的话,就是虽然研究者们还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但Inceptor分子的发现,绝对是提升糖尿病疗效,甚至治愈糖尿病的一条思路 。反正研究者们可是说了,将来“要为世界没有糖尿病而努力”,那就拭目以待好了 。
参考资料:
1.Ansarullah, Jain C, Far F F, et al. Inceptor counteracts insulin signalling in β-cells to control glycaemia[J]. Nature, 2021.
2.Goldfine A B, Kulkarni R N. Modulation of β‐cell function: a translational journey from the bench to the bedside[J].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2, 14: 152-160.
推荐阅读
- 蟑螂|一对情侣随身带蟑螂,跨省吃了9顿“霸王餐”…
- 宝宝|七岁“女孩”原是男儿身!人生错位七年,源于父亲这个决定…
- 牙齿|35万!男子一辆轿车“镶进”嘴巴,看完赶紧好好刷牙
- 医生|医生不知“克感敏”,被患者质疑素养不行……这次我站患者!
- 槟榔|“今天嚼的槟榔,明天吐的是血“,小伙嗜嚼槟榔被切半条舌头
- 卵巢囊肿|很多器官会长囊肿,囊肿会恶变吗?盘点体内常见部位的囊肿
- 姑娘|16岁姑娘长出一圈“小胡子”,问题竟出在她的“脑子”……
- 关节液|掰手指为啥会“咔咔”响?因为关节液里的它在“爆炸”
- 睡眠|睡前玩手机停不下来?过不了多久,你可能要面临三种“难堪”
- 孩子|4岁男孩在幼儿园被噎身亡!“黄金5分钟”的急救方法,再忙也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