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母亲与儿子同在这家医院“换心”:他们是第1例和第109例心脏移植患者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高瑞瑞)“20年前,我在这里‘换心’成功,重获新生 。20年后,我把儿子放心的交给你们,请你们大胆的手术,希望他能重获‘心生’ 。”儿子王传海手术前,母亲王桂兰紧紧握着主治医生的手反复嘱咐道 。
2001年,王桂兰被确诊为晚期扩张性心肌病,曾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成功,后进行心脏移植,她是南京市第一医院首例“换心”人 。2020年8月,王桂兰的儿子王传海被查出患扩张性心肌病,医生说需要进行心脏移植 。在等待供体的时间内,王传海曾多次病危,在重症抢救室里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抢救了十几天 。得益于器官捐赠者的无私奉献,王传海也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母子同“换心”,这在江苏尚属首例 。
5小时心脏移植手术:让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重获“心生”
“患者王传海今年51岁,是个出租车司机,去年8月患者就有很明显的心功能不全、左心衰的症状,主要表现是明显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食欲不佳、尿少 。刚开始医生建议用药,头一两个月效果还好,没想到患者回家一段时间后,症状突然特别明显,急需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移植组组长蒋英硕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
心脏移植|母亲与儿子同在这家医院“换心”:他们是第1例和第109例心脏移植患者
文章图片

南京市第一医院医生们正在为患者安放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受访者供图
“当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两套方案,一种是利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 。另外一种是人工心脏,即机械辅助装置 。”蒋英硕向采访人员介绍,两套方案都准备好了之后,先给患者安放了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胸闷气喘的症状有所减弱,尿量也比以前增加了,之后医生们紧密关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状态,等待合适供体的出现 。
心脏移植|母亲与儿子同在这家医院“换心”:他们是第1例和第109例心脏移植患者
文章图片

南京市第一医院医生们正在为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受访者供图
幸运的是,不到一个月时间,王传海等来了合适的供体 。
经多学科合作,手术团队成功为王传海“换心”,2月10日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整个手术大概5个小时,手术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从取出供心到成功移植到患者心脏位置重新跳动的这段时间要越短越好 。”蒋英硕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人类的心脏不像肝脏或者肾脏,缺血时间不能太长,时间越长,供心缺氧损伤就会越重,术后恢复就会不顺利,所以在心脏移植的过程中,医生们尽量缩短冷缺血时间 。最终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目前该患者已经出院 。
除夕前一夜,母子俩紧紧相拥,庆祝团圆和新生 。大年初一,医护人员专程来看望这对母子,还为他们俩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日蛋糕 。据悉,这对母子,分别是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第1例和第109例心脏移植患者 。
20年间母子同“换心”:感谢器官捐赠者无私奉献的“礼物”
“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 。它的病因有很多,遗传性、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中毒、地方性等都是它发病的原因 。一般的表现为心脏收缩无力,导致全身供血量减少,供血量不够,从而使患者出现身体乏力、肺部淤血、胸闷气喘等症状 。”蒋英硕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患者王传海可能主要是家族遗传性因素,因为他的母亲王桂兰也是到50岁左右开始发病,患者也大约在同样的年龄出现扩张性心肌病,所以考虑患者发病的病因以遗传性因素为主 。
“扩张性心肌病早期的治疗,一般用药物就可以控制,一旦患者长期用药不见好转,而且反复出现心衰情况,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做心脏移植手术 。”蒋英硕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