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裁员、欠薪、债务危机 这些二三级公立医院怎么了?( 二 )


在医院看来,规模的扩张和升级,能带来更大容量的接诊能力,当业绩高速增长的时,这能给医院带来更高的营业收入 。
更致命的是,当这种甜头成了一种共识,在同一地区选择扩张规模的往往不止一家公立医院 。
例如在河南睢县,2020年,睢县常住人口为66.85万,户籍人口89.12万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床位规模在1600张左右较为合适 。而如今,中医院的床位数由400张增至1500张,而其竞争对手,县人民医院新大楼建成后床位达到1000张 。两家之和,远远超过了所需标准 。
一家券商在其调研中写到:“75%的样本医院已经计划在2012~2015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已经在扩建之中,这一比例与三级医院的77%、二级医院的75%和县级医院的73%保持一致 。在制定了2012~2015年扩张计划的所有医院中,58%将兴建新的住院设施,46%将兴建门诊设施 。”
庄一强指出,很多医院向银行贷款、或抵押贷款,用于盖房子买设备 。医院按往年营收预测,每年收入增长10%~15%,可保证资金链平稳运行 。
但疫情之下,据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全国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8.5%,出院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6.5%,医疗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9.8% 。
庄一强认为,这些医院在当地属于第二、三梯队,收入下降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 。建设款、设备款等应付款无法偿还,出现法院判决、或冻结资金 。
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公立医院的欠款往往比较乐观,“会拖不会欠”是他们的普遍共识 。在公立医院曾经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观点也许还尚经得起考验,但2020年之后,便是另外一番光景 。
一度给地方二三级医院带来高速发展的动力,现今成了他们手中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
内卷、虹吸、医患双流失,陷入危机多年的二三级医院

为什么危机总在在普通的二级、三级医院爆发?
深谙县级医疗生态的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指出,主要基于二级公立医院竞争能力有限,加上几年前扩张的规模过大 。疫情之后,医院的刚性支出增加,病源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导致运营方面出现困难 。
以东北城市齐齐哈尔的医疗现状为例,该市的5所公立医院整体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达到 80%以上,且超过了预警线,有的甚至高达 127% 。
“这些医院一直都很艰难,而且越来越艰难 。”王倩说 。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王倩在中部大省的一个地级市里,担任一家二级医院的院长 。
“我还没去,就听说当地有一家医院的门诊挂号费,常年半价 。”王倩觉得匪夷所思,“从来没听过医院也要打折揽客,而且是公立医院、医保报销医院 。”
到了当地,王倩发现,这个现象在当地很普遍 。因为在现实面前——保证一家二级医院正常运营、现金流平稳、有患者看病住院、员工少流失——比想象的更难 。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座城市的医疗供给,远大于需求 。” 仅在王倩所在的医院附近,驾车10分钟,就能分别到达4家不同二级三级医院 。
“这不是内卷吗?几家医院的能力、服务、药品都差不多,大家在同台竞争 。”
这也使得,医院间的价格战从未停止过 。
半价门诊挂号费只是倒逼出的表象之一,而据王倩介绍,当地这家做了10年半价门诊的医院,虽然通过折价吸引了稳定的门诊流量,也转换成了对应的住院与手术量,但其财务状况依然是连年亏损,全靠还不错的现金流维持 。
但这家医院也有自己的困境 。虽然通过半价在当地打出了名气,聚拢了接诊流量,但没法恢复原价 。“一恢复大家就不来了,这些年手术与医疗能力并没有实质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