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胃里长这种息肉不是坏事!消化科医生:它与胃癌呈负相关

较真要点: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往往意味着身体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基本上不会得胃癌,它与胃癌呈负相关 。
【息肉|胃里长这种息肉不是坏事!消化科医生:它与胃癌呈负相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检查出胃息肉,不少人担心它与肿瘤相关,其实有种胃息肉一般不会得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存在是一件“好事” 。
息肉|胃里长这种息肉不是坏事!消化科医生:它与胃癌呈负相关
文章图片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详解这种胃息肉并告诉你哪种息肉癌变率大 。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主任 张 玫 主任医师 贾天旭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王东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冯亚东
胃里长这种息肉是“好事”
案例分享
最近,李奶奶在胃镜检查中发现了胃息肉,经病理活检确定为胃底腺息肉 。全家人一下子变得焦虑起来,担心是胃癌,拿着胃镜报告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得到的都是相同结论:不用担心,这不是癌,其实这正好说明您的胃很安全 。
为什么长了息肉,竟说明胃很安全?
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并以胃底和胃体处最多见 。临床上胃底腺息肉分为两种:
综合征型胃底腺息肉,见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卓-艾综合征及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疾病;
散发型胃底腺息肉,这类息肉最为常见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会增加胃底腺息肉的发生,停用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
值得庆幸的是,发现胃底腺息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 。因为它的存在往往提示身体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幽门螺旋杆菌是国际公认的I类致癌物,可引起溃疡、胃炎、胃癌等多种疾病 。
国外有医生在研究了10万人的胃镜检查后发现,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低于0.1%;而没有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可达13%;有胃底腺息肉的患者无人患上胃癌,而没有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有178人发现了胃癌 。可以说,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基本上不会得胃癌,它与胃癌呈负相关 。
同时,发现胃底腺息肉者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
总的来说,胃底腺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患者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不过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监测,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 。
对于40岁以下发现多个胃底腺息肉或病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排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能 。
什么样的胃息肉要切除?
胃息肉较肠息肉少见,90%为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性息肉较少见,约占10% 。
!
增生性息肉
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癌变率较低,仅0.3%~0.6% 。尽管癌变可能性小,如果直径大于1厘米,最好手术切除 。
!
腺瘤性胃息肉
多发于胃窦部,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约占胃息肉的10%,癌变率可达50%,尤其是大于2厘米的情况下 。有些家族性肠息肉病也会累及胃部,癌变几率较大 。
如果胃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目较少,可定期监测 。若同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要及时治疗;直径在1~2厘米之间,且数目较多、无蒂,建议切除;直径大于2厘米,一定要及时切除干净 。
患者如果出现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慢性腹泻等症状,最好及时行胃肠镜检查,以防癌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