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70岁养老院护工过失杀人背后,是中国老人面临的真实困境( 二 )


现有的护工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老年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服务质量堪忧 。更紧迫的是,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护工群体,已经接近退休年纪,而年轻的“农二代”“农三代”却鲜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职业 。
养老院|70岁养老院护工过失杀人背后,是中国老人面临的真实困境
文章图片


没有养老护工的养老机构又如何提供服务呢?
一方面人们对于护工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护工数量却难以维持稳定,造成供求失衡的背后,是护工工作量与薪酬不匹配,以及其社会地位低下 。
在英国,医院护理者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5000英镑(约合25万人民币),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平均收入约为20000英镑(约合20万人民币),收入差距较小 。
在日本,照护专员要通过2-3年的学习,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照护工作 。德国护工上岗前要经历1-3个月培训,首先是一般护理的基本技能,如长期卧床病人如何翻身、 盖被等,其次要经过基本素养的培训 。
而在我国,养老护理员上岗更多是通过“老人带新人”的方式,是家庭照料服务的延伸 。即便是护工行业管理较为规范的上海,培训时间也只有2周,花费数千的培训费也让许多护理员放弃考证的想法 。
如果不能提高护工地位,给予补贴奖励,“护工荒”现象将在今后继续加剧 。
迫于现实招工难的局面,一些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国家,已经开始聘用一些刚刚退休的老人进入养老院,负责照料一些年纪更大的老年人 。
这并不是什么银发经济,而是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之下的无奈之举 。
未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并举的社会,一切只会变得更不乐观 。你做好准备让一个老人来照顾更老的自己吗?
【养老院|70岁养老院护工过失杀人背后,是中国老人面临的真实困境】(为保护访谈者隐私,部分护工为匿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