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

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
文章图片


说起冻死人,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应该发生在冰天雪地,6-15℃气温下为什么也能冻死人?
其实,这并不奇怪 。
人体低温
我们知道,哺乳动物和鸟类被称为“恒温动物”,意味着身体的“核心温度”(即身体深部温度)处在狭窄范围内波动 。
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
文章图片


具体到人体,核心温度在37℃为中心的一个狭窄范围内,极端情况下可向上浮动+3℃达40-40.5℃,向下则只有1-2℃的浮动达35-36℃ 。
核心体温超出这个范围,意味着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失效,人体不能继续维持“恒温状态”,会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致死 。
当体温调节机制失效,体温超过40-40.5℃,被称为体温过高,也就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热射病” 。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体温过高不同于我们通常说的“发烧” 。
发烧是指在体温中枢调节下的身体温度超过正常限度;而体温过高则是在体温调节机制失效下发生的 。
体温过高热射病致死,也就是俗称的热死人 。
相对于体温过高,当核心体温低于35℃,被称为“体温过低”,因此而致死,就是俗称的“冻死” 。
与发烧和体温过高稍有不同的是,但凡发生体温过低,只能是人处在低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制失效的结果 。
人体低温伤害
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
文章图片


核心体温只要低于35℃,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
人体低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轻度低温:核心温度处在36℃~35℃ 。
此时,人会感觉到非常寒冷,皮肤血管显著收缩,手脚和嘴唇开始苍白 。
尤其是,处在血液循环最远端的手指脚趾可能会感觉到冷痛 。
【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整个身体会不由自主开始颤抖,这时这种颤抖尚能自控 。
运动能力受到损害,不能做复杂的运动,但仍然可以走路和说话 。
中度低温:核心温度处在35 ℃~33℃ 。
此时,人的意识开始出现模糊;精细动作失调,尤其是手部动作失能,不能做一些诸如扣衣服扣子等动作,也就是俗称的“冻僵了” 。
在这个阶段,言语开始发声不清,身体发生完全不能自主的剧烈发抖(不能控制的寒颤);并开始出现非理性(不合理)的行为,比如反而会脱掉衣服——即所谓“反常脱衣”,说明认知功能已经出现障碍 。
重度低温:核心温度处在33℃~30℃,这个阶段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首先开始出现大幅度波浪式寒颤 。
但这种寒颤难以一直持续,会出现暂停;而且暂停间歇越来越来长,完全停止 。
这是因为,寒颤时肌肉只能消耗细胞存储所的肌糖元,而且是以能量产生效率很低的无氧酵解方式燃烧 。因此,寒颤时肌糖原消耗迅速 。
到这个阶段,肌糖原已经趋向耗竭,寒颤所产生的热量对于维持体温已经无济于事,身体转向“选择”更为节能状态,从而完全关闭肌肉纤维的颤动 。
此时,受害者通常会跌倒在地,不能行走,并蜷缩成胎儿状态,以期尽可能保存热量 。
这时,由于肌肉血液流量极度降低,肌糖原耗竭,乳酸和二氧化碳2积聚,肌肉开始处于完全失能,呈现强直状态;皮肤呈现蓝白色,瞳孔开始散大,心跳速率开始下降 。
核心体温降到32℃时,身体开始进入一种休眠状态,关闭所有末梢血液循环,呼吸和心跳速率显著减慢 。
核心体温降到30℃时,身体进入一种被称为“代谢冰箱”(metabolic icebox)的自我保护状态,呈现胎儿状蜷缩,完全失去对外界的反射,身体僵硬,瞳孔几乎完全散开,外观看上去已经被“冻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