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 二 )


其实仍然活着,只要尝试从这种胎儿姿态拉伸他们的手臂,尚能蜷缩回去;而真正死亡后,肌肉会完全失去收缩能力 。
走向死亡:核心体温下降到30℃~28℃时,肌肉完全强直,意识丧失,呈现半昏迷、昏迷状态,心跳和和呼吸速率继续降低,开始出现心律失常,继而可以发展为室颤心跳骤停而死亡 。
核心体温下降到28℃~25 ℃时,陷入完全昏迷,呼吸和心脏跳动变得飘忽不定,心脏几乎不能输出血液,因而可能摸不到脉搏 。
达到25℃~24℃时,会肺水肿,心功能和呼吸衰竭,并最终停止死亡 。
随时可能猝死:当然,以上是人被冻死的全过程 。
然而,只要开始进入严重低温状态,随时都可能诱发心室颤动,导致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 。
低温环境
我们知道,人体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和肌肉运动会持续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经过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散失到环境中来维持身体热平衡,维持核心体温的恒定 。
百公里|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殒命,10度气温下为什么也会冻死人?
文章图片


只要能打破人体热平衡,导致热量散失显著增加,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都会被定义为“低温环境” 。
日常状态下,人体主要以辐射方式向环境散失热量 。
影响辐射散热主要因素是散热面积(即人体没有隔热屏障保护的皮肤面积)和体表与环境使得温度梯度 。
理论上,环境与人体之间温度梯度越大,通过辐射丢失热量越快 。
这样,环境绝对温度越低,越可能属于低温环境 。
影响人体传导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与体表直接接触的环境物体的导热性能 。
通常状态下,干燥空气导热性能不高,水传导热量的速度比空气快25倍,而像花岗岩等高密度物体又比水高4倍 。
这样,如果全身衣服被水浸透,热量通过传导丢失的速度就可以加快5倍 。
比如,一个健康人如果全裸暴露在每小时1千米风速(几乎无风)、10°C干燥空气中,生存时间可以维持24个小时 。
但如果全身浸泡在15℃海水中,却只能存活4.5小时;0℃海水存活不超过2小时 。
一个人不受控制的全裸躺在花岗岩或瓷砖地面上,热量散失则比浸泡在水中更快,更容易导致寒冷性伤害,甚至冻死 。
影响人体通过对流散热的因素主要是所处环境的流体密度和移动速度 。因此,在空气环境中,风速越大;在寒冷流水,水流越快,都会加大加速人体热量的散失 。
全身皮肤都可以出汗,通过蒸发加快散热是人所独有的生存优势,水分在体表蒸发可以带走大量热量 。
但是,当人体处在低温环境下,淋雨和全身衣服被浸湿的被动蒸发散热就会极大加速额外的热量丢失,更容易造成人体低温 。
如果,低温,淋雨和全身衣服被浸湿,再进一步叠加大风,蒸发散热则又会呈N倍加速 。
因此,绝对低温尽管是低温环境的绝对因素,但是并非唯一因素 。
综合考量,环境低温通常包括:
低于冰点0℃的任何环境;
低于4℃的风雨交加环境;
低于15℃的大风环境;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任何低于37℃的环境温度都有可能造成低温伤害,比如老年人或外周循环障碍的病人 。
甘肃山地超级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集齐了低温伤害所有不利因素
发生21名选手死亡的白银超级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上,选手们衣着单薄,很多人都穿着运动短衣裤,除了质地极轻的铝箔“保暖毯”,没有转呗任何保暖设备 。
在长跑一段时间,人体处于快速散热状态下,突然遭遇降温,冰雨,尤其是7-8级大风,运动员全身很快湿透,可以说集齐了上述加速热量散失的所有不利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