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重建身体: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战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并成为中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之首 。这些患癌的中国女性,大部分最终选择切除乳房 。之后,她们不得不踏上重塑身体的道路,并重新思考乳房对一个女性生命的意义 。
采访人员| 李秀莉
实习采访人员 | 佟宇轩
编辑 | 陈晓
被切除的乳房

平安没想到,命运在自己“三”字头年纪的最后一年里,开了一个如此之大的玩笑 。征兆是在2020年6月出现的,北京还处于盛夏的季节,平安发现自己的左胸位置有一片红肿,本以为是经期来的某些症状,她没有放在心上 。半个月过去,红肿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发严重,平安和丈夫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非典型性乳腺癌”,看着病理报告上的几个大字,平安整个人都是蒙的 。不同于一般的乳腺癌,平安所得的“非典型性乳腺癌”是无法通过触摸感受到那个长在乳房里的小小肿块的,同时,癌症发展的速度也会快得多 。“从发现红肿到最终确诊,半个月的时间,它就处于进展期了 。也就是医学上界定的3~4期,属于中晚期 。”主治医生告诉平安的丈夫,“如果不治,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 。”一刻也拖不得,当天下午,医院就给平安安排了住院床位,准备化疗 。
2020年12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在癌症分布类型上,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226万人,首次超过肺癌的22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2万,为中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之首 。像平安这样,在30多岁的年纪就被确诊,且直接中晚期的乳腺癌患者在国内并不罕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马飞总结了我国乳腺癌发病的三大特征,其中就包括:发病年龄早,比西方国家平均早10~15年;确诊时临床分期相对较晚,中晚期患者较多,早期患者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 。
乳腺癌|重建身体: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战斗”
文章图片


但重建的右乳,在手感上和左乳还是不一样的 。正常的乳房是有弹性的,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摆动 。而右乳因为放了硅胶,即使运动,也不会动 。手术后,Iris乳晕上有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伤口,结了厚厚的痂,三个月后脱落掉,露出来的却不是皮肤,而是一块黄色的物体 。做再造手术的医生告诉Iris,露出来的是补片,因为那块皮坏死了 。医生把假体取了出来,清洗,重新缝合 。Iris发现右侧乳房表面出现了很多道疤痕,而且缝合得很乱 。“这是我做手术至今,最难过的一次 。”手术后第三天,伤口又崩开了,组织液向外流,发现是感染了单细胞绿脓杆菌 。这种情况下,只能考虑把假体先取出来,再做二期重建 。
重建手术需要同时满足治疗安全和重建美观两个要求,因此,技术的起点相对较高 。王一澎用造房子举例:自体重建手术并不是拆了旧房子,挪一个土堆过来,而是要重新建造一座房子,建好后还需要反复多次修整 。像雕刻一件雕塑一样,才能重建得漂亮 。因此往往不是一次就可以“建好”的 。即便是Iris所选择的难度更低的植入物重建,同样有失败的风险 。
二期重建的那个月,Iris身上戴着引流管,没有办法穿正常的衣服,她感觉自己身上像绑了一颗手榴弹 。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换药,睡觉的时候不能翻身,洗澡也不方便 。她每天都在担心伤口会再次裂开,也吃不下饭,脸瘦到凹陷 。二期重建开始后,Iris的右乳房里放了一个扩张器 。每周,医生会向扩张器里注射100毫升的盐水,直到扩张器被稳定充起来 。稳定两个月后,等皮肤足够松弛、稳定,就可以去换假体了 。扩张器是半球形,和左胸的水滴形并不对称 。对Iris来说,这是重建身体的漫长过程中,需要适应的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