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病|三伏天结束!迎来易犯病的34天,这6件事不能做!
8月19日是末伏的最后一天,长达40天的“三伏”终于从人们的生活中走了出来,8月20日出伏,宣告今年的伏天正式结束 。
是“最凶险的34天”?
从8月21日开始到9月23日秋分,正是夏秋交替时节,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
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这正是所谓的“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
专家指出,“秋老虎”这种天气白天闷热、高温,但早晚凉爽,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候 。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伏,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最热时日,每年的“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
告别了“三伏”,是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罗澍伟认为,理论上说应是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处暑”节气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
文章图片
制作:方金洋
出伏后,6件事不能做!
1
醒后立即起身
天气逐渐转冷,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2
一大早去晨练
夏秋交替季节,温差逐渐加大 。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3
渴极了猛灌水
高温天出汗多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
4
刚吃饱就午睡
季节交替之际,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 。但忌餐后即睡 。因为中午温度高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
5
短裤背心继续穿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 。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如果继续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
6
夜晚还开空调
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 。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 。‘秋老虎’带来的暑热天气依然要维持半个月以上,但总的来说空气湿度大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 。”罗澍伟说 。
出伏后天气日渐干燥,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又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类、莲藕、银耳、百合以及各种新上市的时鲜水果;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 。
推荐阅读
- 孩子|三伏天,孩子反而总发烧!小儿发热,先别急着做这件事!
- 喝茶|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来袭,还在乱喝茶?三伏天喝什么茶更养生?
- 养肝|养肝就是养命!三伏天应怎样养肝?医生:3事常做,或有益肝功能
- 三伏灸|三伏天灸……你不知道的秘密
- 孩子|三伏天,孩子缺钙、缺锌、没胃口,聪明妈妈给他吃这种肉
- 糖尿病|糖尿病友如何应对三伏天?这样做血糖稳,安度盛夏!
- 痛风|三伏天为何痛风找上门?牢记“4个要”,教你远离夏季痛风
- 汗液|你身上的这东西,才是三伏天最好的免费保养品!比吃补药还好~
- 中暑|三伏天,6类宝宝是中暑“高危人群”!3大表现,揪出中暑前兆!
-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30岁出头的小老板突然倒下!三伏天尤其警惕这个“最快杀手”